不同的手段,一样的目的。
为了鼓励发明创新,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政府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达到提升专利申请及加大维护力度的目标,所祭出的政策可说是五花八门。但殊途同归,为的就是减轻企业、学研单位、以及独立发明人申请专利的负担 (成本支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政策分别是「专利资助」及「专利收费减缴」。这两大措施也实施了好一段时间,究竟成效如何?对专利申请人及主管单位来说,孰优孰劣?
在探讨两种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之前,我们先看一些数据统计。
接受过政府专利资助之企业比例于2018年呈历史新低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于2018年12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之数据显示[1],从2012年迄今,每年都约有半数左右的企业接受过政府专利资助,与此同时,调查数据亦显示,此企业接受政府专利资助比例于2018年下降至36.4%,为近年来最低点(图1)。
从官方统计数据可以得知,最近盛传的大陆官方削减、甚至取消专利资助的政策,已间接获得证实。然而,削减或是取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或只是纯粹的削减?且容后再详述。
图1. 企业接受过政府资助的比例(%)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2018年12月
专利资助的项目有很多,从图3可见,大概可以分为6大类,而在6大类当中,企业接受过的专利资助类型以「国内专利申请资助」比例最高,占71.4%,其次为「国内专利授权资助」,占60% (图3);难怪有人批评「无限制无差别的专利资助会直接或间接催生出大量低质量的专利」。如果只是申请专利及专利授权即可以获得资助,的确会让许多发明人或企业,为了申请而申请,旨在将专利数冲高。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数据,即会发现曾经接受「国内专利维持资助」的企业比例只占12.3% ,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只着重专利申请及授权,对于专利维护却兴致缺缺?还是说专利品质太低,不值得维护?
图2. 企业拥有的有效专利中接受过专利资助的比例(%)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2018年12月
从图2也可见,企业拥有的有效专利中,接受过专利资助的比例并不高。当然这可以解释为企业本身接受专利资助的比例就不高,但也有可能是接受专利资助所申请的专利维持率偏低。
图3. 企业接受过的专利资助类型(%)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2018年12月
如果从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来看,企业接受过的专利资助类型主要为国内专利申请资助和国内专利授权资助,比例均超过半数。但外商投资企业向国外申请专利资助(含PCT申请)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图4);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海外专利布局仍有待加强,于是「向国外申请专利资助」一项好像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
图4.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接受过的专利资助类型(%)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2018年12月
部分企业获取过度专利资助:变相赚钱
我们都知道,政府祭出「专利资助」的出发点是希望能适当降低企业专利活动成本,可间接促进企业积极研发创新、积极开展专利活动,以及提高企业使用专利制度的能力。然而,如果所接受的专利资助覆盖了其专利活动的所有成本,那就意味着企业可能通过资助的方式来谋取利益,失去了资助的本意;而「专利资助」也为低质量专利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从前笔者在采访厂商时,有厂商毫不讳言的指出:「在专利资助的政策下,申请专利是请一个赚一个,补助的钱比我付出去的还要多」。
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专利资助的5600余家企业中,有多达14.3%能够覆盖本身企业专利活动的所有成本。而在这14.3%的企业中,又以微型及小型企业覆盖本身专利活动所有成本的比例较高。(图5)
图5 . 不同规模企业专利资助能覆盖专利成本的比例(%)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2018年12月
改善量大不优,专利资助急转弯
事实上,专利资助政策推行了7年多,在获得了大量专利申请及授权,荣登专利第一大国的宝座之后,主政单位也逐渐发现一些政策落伍及不合时宜的地方,特别是在专利「量大不优」及「过度资助」的问题上极需改善。当然每个地方都各有不同的举措,但总体来讲,专利资助金额不一定降低,只是作了重点方向的调整,改善了从前「无限制无差别式资助」的缺点。
以上海市为例,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消息得知,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展开大规模调研后,即会同上海市财政局修订了《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2],旨在重点解决专利申请「量大不优」、企业海外专利布局扶持力度不够、以及资助程序复杂等问题,而新修订的资助办法已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新的《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针对旧办法作了大幅度的修订,取消了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资助,而对发明专利授权后所给予的一次性资助则不超过2500元 (人民币,下同),并规定在缴纳授权后第三年的年费之后,年费一次性资助不超过1500元。当局解释「删减」之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海专利数量逐年增长,政府已不需要再为促「量」给予资助和激励,反而是要从提升「质」着眼,做好扶持的工作。
在提升「质」的部分,新资助办法规定:(1) 对于获得中国专利奖的国内发明专利,一次性资助10000元;(2) 对于权利稳定性好(授权后维持8年以上或复审维持专利权有效)和投入实际运营(实施专利权转让或许可、用于专利质押和保险)的国内发明专利,一次性资助3000元。
此外,为了大力扶持海外专利申请、针对国外专利申请授权费用高、企业海外专利布局负担重的问题,新资助办法提高了国外专利资助标准,针对通过《专利合作协定》(PCT)途径和《巴黎公约》途径申请,并获得国外专利授权的发明专利,分别给予每个国家或地区不超过5万元和4万元的资助,每项发明专利最多可支持5个国家。此外,亦将单一资助申请人每年度获得的国外专利资助总额从「不超过100万元」调高为「不超过1000万元」。[3]
在化繁为简的部分,新资助办法将原有的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费、实质审查费等资助从「按比例资助」调整为「一次性定额资助」。授权后第二、第三年的年费,则采一次性定额资助方式,并简化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
从上海市之新资助办法观之,表面上是删减了许多项目的资助 (就删除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资助便可省下很大一笔支出),但事实上只是把资助项目的重心作出调整,放在发明专利及国外专利上,总体的资助支出不一定会比较少。
专利收费减缴会不会更实在?
同样是为了减轻企业及个人申请及维护专利的成本支出,《专利收费减缴办法》[4]是比较后来的政策,于2016年9月1日才正式实施,比专利资助晚了4年多。巧合的是,《专利收费减缴办法》上路之时,正是《专利资助》政策开始调整之日,两者是否有替代作用不得而知,但事实上两者并不冲突,符合《专利收费减缴办法》资格的申请人,其专利也可以申请《专利资助》。
由于专利收费减缴对部分厂商来说是比较新的项目,所以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玩法。
首先,在申请资格部分,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必须符合以下3项条件的任一项,才有资格申请专利收费减缴:
(1) 上年度月均收入低于3500元 (年4.2万元;人民币,下同) 的个人;
(2) 上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的企业;
(3) 事业单位[5]、社会团体[6]、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只要符合以上任一资格之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即可请求减缴下列专利收费:
(1) 申请费(不包括公布印刷费 及申请附加费);
(2)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
(3) 年费 (自授予专利权当年起六年内的年费);
(4) 复审费。
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单位,为共同专利申请人或共有专利权人,则所有申请人或申请单位应当分别符合上述之资格规定。若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的,可减缴上述4项规定收费之85%;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单位为共同专利申请人或共有专利权人者,则减缴上述4项规定收费之70% (参考表1)。
表1.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专利收费列表 (含减缴部分) 单位:(元)人民币
收费项目 |
全额 |
减缴85%
(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 |
减缴 70%
(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单位) |
申请费 |
(1) 发明专利 |
900 |
135 |
270 |
(2) 实用新型专利 |
500 |
75 |
150 |
(3) 外观设计专利 |
500 |
75 |
150 |
审查费 |
(1) 发明专利 |
2500 |
375 |
750 |
复审费 |
(1) 发明专利 |
1000 |
150 |
300 |
(2) 实用新型专利 |
300 |
45 |
300 |
(3) 外观设计专利 |
300 |
45 |
300 |
年费 |
(2) 发明专利 |
|
|
|
1-3年 |
900 |
135 |
270 |
4-6年 |
1200 |
180 |
360 |
7-9年 |
2000 |
300 |
600 |
10-12年 |
4000 |
600 |
1200 |
13-15年 |
6000 |
900 |
1800 |
16-20年 |
8000 |
1200 |
2400 |
(2) 实用新型专利 |
|
|
|
1-3年 |
600 |
90 |
180 |
4-5年 |
900 |
135 |
270 |
6-8年 |
1200 |
180 |
360 |
9-10年 |
2000 |
300 |
600 |
(3) 外观设计专利 |
|
|
|
1-3年 |
600 |
90 |
180 |
4-5年 |
900 |
135 |
270 |
6-8年 |
1200 |
180 |
360 |
9-10年 |
2000 |
300 |
600 |
制表:李淑莲,北美智权报;2019年2月26日
专利费减有助提升专利申请量
在专利费减的措施施行了2年多后,《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专利权人都认为「专利费减」带来的直接影响为「加大了专利申请量」和「鼓励了专利布局」(分别为55.6%及54.9%),此外,也有超过40%的专利权人认为此政策可促进专利权人提升其研发投入规模。此外,却有10.3%的专利权人认为此措施 「产生了低质量专利」;也有4.3%认为导致不公平竞争,也许是指只有小微企业及低收入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受惠的部分 (图6)。
图6. 专利权人认为专利费减产生的影响(%)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2018年12月
从不同类型专利权人的反应来看,专利申请量加大似乎是必然结果,而其中又以高校身份的专利权人最为认同,有高达70.2%的高校专利权人认为专利费减导致专利申请量加大,而科研单位则以60.1%居次。由此可见,非谋利的学研单位可说是专利费减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图7)。
图7. 不同类型专利权人认为专利费减产生的影响(%)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2018年12月
如果单以企业观之,有56%的企业专利权人认为「专利费减」政策鼓励了专利布局。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认为「专利费减」鼓励了专利布局的比例较高,为63.6%,明显高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56.7%及55.7%(图8)。
图8.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认为专利费减产生的影响(%)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2018年12月
结论与建议
在检视完中国大陆两项主要的鼓励专利申请及维护的政策后,不难发现主管单位正在逐步修正其政策,让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与质往更「健康」的体质迈进。
就专利费减的部分,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针对小微企业或非营利的学研单位的政策,这些单位本来经费就很拮据,甚至没有「多余」的经费来申请专利,更遑论每年必缴的维持费 (年费),而专利费减政策最高可以让专利权人减免 85%的费用,对小微企业或非营利的学研单位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例如,一个发明专利从申请到维护9年,全额收费为15700人民币,如果获得85%减缴,则只需2355人民币,省下13345元;如果申请(维持)10个发明专利,不就共省下133350元吗?对小微企业来说,这可是一个大数目啊。因此,笔者认为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创公司,在资金不多的情况下,应多利用专利费减的政策来扩大及优化公司的专利布局。
至于中、大型企业的部分,很明显不容易符合「专利费减」的申请资格,因此建议应把重心放在新的专利资助办法上,积极扩展海外专利布局。就以上海市为例,针对通过《专利合作协定》(PCT)途径和《巴黎公约》途径申请,且获得国外专利授权的发明专利,都可以获得专利资助;而国外专利正是不少中国企业需要补强的地方,能不好好利用吗?
备注:
- 《2018年專利調查》覆蓋中國大陸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涉及截至2017年末擁有有效專利的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個人共4類專利權人及其擁有的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3種專利。爲了配合調查實施,共設計使用了4套問卷,分別是企業問卷、高校和科研單位問卷、個人問卷、專利信息問卷。
《2018年專利調查》共發放專利權人問卷13501份。其中,企業問卷10693份,高校與科研單位問卷1008份,個人問卷1800份。發放專利信息問卷42700份。回收專利權人問卷11831份,回收率87.63%。其中,企業問卷9792份,高校與科研單位問卷879份,個人問卷1160份。回收專利信息問卷35144份,回收率82.30%。
- 《上海市專利資助辦法》
- 政策解讀:《上海市專利資助辦法》
- 关于印发《专利收费减缴办法》的通知
- 事業單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産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爲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 社会团体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
|
|
作者: |
李淑莲 |
现任: |
北美智权报主编 |
学历: |
(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 |
经历: |
半导体科技杂志(SST-Taiwan)总编辑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总编辑
日本电波新闻 (Dempa Shinbun) 驻海外记者
日经亚洲电子杂志 (台湾版)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