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期
2020 年 4 月 15 日
  北美智权官网 历期电子报   电子报订阅管理  
 
细节、人才、策略缺一不可
台湾科技业须重视国际专利布局
蒋士棋╱北美智权报 编辑部

要将研发能量转化成市场地位,专利无疑是最重要的工具。然而,尽管这几10年来台湾企业在专利布局上已投注不少资源,每每在专利诉讼战场还是输多胜少。竞争对手的急速成长是原因之一,但我们自己能否有更扎实、更系统性的国际专利布局,才是真正影响成败的关键。


尽管近年来台湾企业在专利布局上已投注不少资源,能否有更扎实、
更系统性的国际专利布局,才是真正影响成败的关键。

根据智财服务机构IFI CLAIMS统计,2019年时台湾企业的美国发明专利总获证量为10,742件,比起2018年成长了6.82%,居全球第六名。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专利战场,在经历几十年的生聚教训后,台湾企业在国际专利布局上终于略有小成。

从早期处处挨打开始,台湾企业开始懂得一步一步地累积竞争实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就算现在已略有小成,不少台湾企业还是在国际专利战场上讨不到便宜,使得不少企业主大叹:为什么每年都已经花费大笔人力、物力在研发和专利上,好像一点用都没有?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从专利的本质说起。前「台湾地区」智慧财产法院法官、德勤商务法律事务所(Deloitte Legal)法律科技创新服务负责人熊诵梅律师指出,专利是保护一可实施之技术思想,思想如何受到保护,必须以文字表达写成专利说明书,文字可以愈清楚地表达技术内容,法律给予的保护就愈充足。她解释,专利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独占利益,而是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所以专利法给予发明人一定的保护期间,让他们愿意把发明成果贡献出来,其他人才能以此为基础继续研发,让整个社会都能受益。」


王鹏瑜
「台湾地区」工研院技术移转与法律中心执行长,拥有律师、专利代理人专业证照,专业年资达25年,专精科技产业法制与知识产权法、跨国企业法务。曾任鸿海/富士康集团智权法务处处长,派驻中国深圳,后升任集团协理并派驻美国加州硅谷,深具国际级企业法务经验与深厚专业素养。率领工研院技转法律团队多次协助台湾厂商成功解决国际知识产权争议。

因此,在国际竞争当中,若要评断一家企业技术能力的优劣,专利的质与量绝对是最重要的指标。「专利就像是汽车内的各种安全配备;虽然我们都不希望用到它们,但没有这些配备,我们也不敢贸然开车上路,」工研院技术移转与法律中心执行长王鹏瑜解释,申请了专利就算不能完全免除诉讼风险,但至少能起到吓阻作用。「同样是兴讼,如果你手上的专利够多、够强,对方在选择起诉对象时,看到你会多想一下
自己胜算大不大、成本是多少。」

评断技术实力    专利是关键指标

此外, 比起其他国家,台湾也还有进步空间。虽然去年台湾在美国发明专利获证量可以排到全球第六,但距离第五名的德国,却有约6,000件的差距,换句话说,台湾虽然有进步,但其他国家进步的幅度更大。

另一个指标是专利中发明人的登记数量。在大企业和研究机构主导研发的趋势下,技术发明往往是数个研发人员的共同成果,会共同登记为专利发明人,从发明人数量变化,可以更精准解读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以及各国竞争态势。

根据PatentsView统计,1994至2019年间,德国、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历年美国专利发明人数量均呈现逐年成长;其中,在1994至2005年间,中国台湾地区与韩国的发明人数量一直不相上下,甚至台湾还较常居于优势地位;但从2006年开始,韩国的发明人数量开始加速成长,中国台湾地区则是从2013年后,发明人数量就呈现停滞。到了2019年,差距已经高达13,000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台湾地区的美国专利获证量排名是全球第六,而韩国早已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图1:历年德国、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之美国专利发明人数量变化

数据源:PatentsView

台湾企业正站在转折点上。一方面,我们对专利不再是一无所知,有决心也有能力进行研发和专利布局;但另一方面,执行起来力不从心,导致事倍功半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对于这些可敬又可惜的企业家,王鹏瑜认为,既然愿意投入资源,就更要把资源花在刀口上,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系统性的专利布局。「企业研发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成长与永续发展;专利可视为达成策略目标的商业工具,壮大实力。」

跟防疫工作一样,专利布局也必须超前部署。若从研发起算,历经申请、获证的法律程序,再到诉讼、授权的商业活动,前后可能长达10年以上。

所以,如果没有超前、领先的眼光,日后也难以成功。如何布局才能让专利发挥最大效益呢?两位专家归纳如下:

重视专利说明书的细节

专利说明书是一切专利活动的根本,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可能影响成败的关键,但可惜的是,许多台湾企业在撰写专利说明书时,就已经不够周延。熊诵梅回忆,过去从事专利侵权诉讼的审判工作时,常常遇到专利权人在诉讼程序中要求更正。「可能是一审结束以后到二审要求更正,或者甚至在一审诉讼程序中就提出。这是在其他国家很少见到的现象。」


熊诵梅
前「台湾地区」智慧财产法院法官,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博士,曾承办许多国内重要专利与营业秘密诉讼,对于国际专利诉讼、专利布局、智财权管理皆具备丰富经验与深刻观察,并于2019年12月底转任德勤商务法律事务所(Deloitte Legal),担任法律科技创新服务负责人。

「专利权人可能是在诉讼中看到对方提出的证据,才发现自己在申请阶段忽略的重要细节,赶快亡羊补牢,」熊诵梅指出,虽然只要不影响原专利范围,且为说明书所支持,原则上都会准予更正,但这种频繁更正的现象,却也显示企业在撰写专利说明书这种基本功上,仍然有待提升。

若要控管专利产出的质量,熊诵梅认为,企业先必须建立专责智财部门。「现在每家公司的申请量都很大,又遍布海内外,确实不可能每个案子都自己写,一定需要找外部事务所,但自己一定要有能跟外部事务所沟通,还有审核稿件品质的能力。」也就是说专利不是有申请就好,也不是有在海内外申请,就算布局。

挖掘研发人才的脑矿

知识产权部门的价值,并不止于专利事务,更可替企业的研发加值。「研发的能量不等于专利的能量,」王鹏瑜提醒,研发人员的脑袋中都有数不尽的好点子,却往往被淹没在公司的例行事务中,「挖出研发人员脑袋中的『脑矿』,是智财人员的责任。」

以「台湾地区」工研院为例,为了提升研发产出,王鹏瑜要求知识产权人员走出办公室,进入实验室与研发人员一起工作,透过参与研发讨论及交流互动,让智财人员可以同步完成专利说明书之撰写,进而申请专利。王鹏瑜指出,这种智财部门提供的贴身服务,除了可以顺利挖到脑矿,更能节省不必要的沟通成本,让研发人员更专注在研发工作上。

根据企业策略目标分配研发经费

图2:台湾扫地机器人业者松腾实业,在工研院专利库的奥援下,
迫使国际大厂iRobot与其和解并促成合作商机。这正是善用专利,化危机为转机的经典教材。

企业内的活动,都应该与总体策略目标相结合,但实际上做得到却少之又少。研发预算的编列就是个好例子。

企业在编列研发预算时,多半都以营业额为基准,但Deloitte一篇研究报告却指出,高额研发经费不必然代表优质专利产出,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策略目标,而非营业额,对研发经费进行合理的分配。

对此,王鹏瑜认为,制定专利策略时,必须具备市场导向的思维,也就是要先从了解客户的需求与想法开始,「要能帮客户解决他的客户问题。」而在科技业中,要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和想法,除了多做市场功课,还是多做市场功课;其中,研究客户的专利布局绝对是重要的必修课。他强调,搜集、分析这些专利资料,绝对是项辛苦的工程,但台湾企业若想要在专利领域更上层楼,超越竞争对手,这是条必经的道路。

面对专利诉讼的威胁,企业主可以选择赔付权利金了事,也可以当成转型的契机。「我常劝企业主,不要把专利诉讼当作坏事,」王鹏瑜解释,如果自己还不足以威胁竞争对手的利益,竞争对手也不会动辄以专利兴讼。所以,千万不要浪费每次危机;专利诉讼真正的价值在于,企业主能不能够超越诉讼成败的一时得失,将眼光放在长远的商业利益?

所以,王鹏瑜认为,最终要考验的,还是企业主自身的观念还有意志力。「台湾的多数企业可能都很习惯支付专利权利金出去,但我们应该要自我期许并定下策略:有朝一日台湾企业不只让竞争对手怯战,更要具备对外收取专利权利金的实力!」

 

※本文同步刊载于339期《工业技术与资讯月刊》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作者: 蒋士棋
现任: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学历: (台湾)政治大学企管系
经历: 天下杂志记者
今周刊记者

 


 





感谢您阅读「北美智权报」,欢迎分享智权报连结。如果您对北美智权电子报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欲获得授权,请洽:Editorial@naipo.com
本电子报所登载之文章皆受著作权保护,未经本公司授权, 请勿转载!
© 北美智权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34 台湾地区新北市永和区福和路389号五楼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