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不管是媒体报导、市场调研、产业报告、创投焦点,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了AI人工智能产业,看来AI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渗透百工百业,就像是半导体一样,在未来几乎每个产业都少不了AI。但与半导体不一样的是,除了最高阶的先进制程外,半导体的技术可以说是相对的成熟,所以基本上人才的获得难度不算太高,只要薪酬符合市场行情,员工的招募应该不难,但能否留住人才,特别是顶尖的人才,则是另外一个议题。相对于半导体及资通讯技术,AI人工智能仍是发展中的技术,就算是目前应用比较普及的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等,仍然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改善,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跟随。另一方面,虽然AI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达特矛斯(Dartmouth)会议,迄今已有超过60年历史,但事实上,AI应用的起飞及大量企业投入也不过是这10年左右的事,相关的人才培育亦然。因此,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AI的人才究竟有多缺?一家国外专利事务所负责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虽然有点夸张,但却可贴切描绘现况:「假如你是一个半导体、5G、物联网人才,你还是要飞到我们公司来面试,不会享有什么特别待遇;但如果你是一个AI领域的人才,就算你身处月球,我们也会想尽办法飞过去跟你面谈。」
在过去10年间,随着全球AI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世界各国无不费尽心力投入相关领域的人才培育。据北京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知识智能研究中心发表的 《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1- 2020》(下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为止,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学者数量共计155,408位,覆盖120多个国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东亚地区。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高层次学者」的名单。
报告所指的高层次学者是AI 2000的最具影响力学者名单 (AI 2000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s)。[1]2021年度AI 2000推出200名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和1800名提名学者,分布全球,其中美国占大多数,达1,164人次,占比58.2%,中国大陆在学者规模上位列第二,为222人次,占比11.1%。与此同时,二百多位学者在多个领域上榜,比如 Yoshua Bengio 在五个领域取得杰出科研成果。[2]
报告中的「AI人才」指的是入选 AI 2000榜单的 2,000位高层次学者。由于同一学者会入选不同的领域,因此报告经过去重处理后,得出AI高层次学者共计1,833位。如以地区分类,则美国AI高层次学者的数量最多,有1,244人次,占比62.2%,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而且是第二位中国大陆196人次 (占比9.8%)的6倍以上。德国位列第三,是欧洲学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余国家的学者数量均在100人次以下。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学者人数前十大的国家如图1所示。
图1. 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学者人数排名前十大国家
来源:AMiner
Google拥有最多AI人才,Microsoft、Facebook紧随其后
虽然这里的人才指的是高层次学者,但这些学者不是都藏身在学研机构中作研究、写论文的。事实上,也有不少被大企业网罗,投入AI的应用开发。图2是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学者人数排名前十大的单位,当中有7家学研机构,3家企业。当中,有9家是美国的单位,排名第九的北京清华大学是唯一的中国学术单位,不得不说美国在AI人才的培育及取得上,占了很大的优势。从图2可见,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学者人数前十大单位中,居首位的是美国的Google,拥有 135人,也是唯一一家高层次学者数过百的机构;另外2家企业分别为Microsoft (80人)、Facebook (51人) 。
其中,Google人才的领域分布与Microsoft明显有所区隔,反而与Facebook重迭比例较高。Google人才主要分布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安全与隐私;而Microsoft人才主要分布领域则为数据挖掘、信息检索与推荐、数据库、人机交互、可视化及计算机网络。
图2. 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学者人数排名前十大单位
来源:2021年AI 2000,AMiner
AI人才培育 高校任重道远
从图2《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学者人数排名前十大单位》中明显可见,AI领域高层次人才培育及养成有很大部分是从学校着手的,因此才会出现十大中学研单位的数目比企业多一倍的现象。
以中国大陆为例,从2018年起开始重点发展,主要藉由高校成立AI学院研究院 、设立AI专业课程的方式来培养AI人才。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形成「人工智能 +X 」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当时目标是到 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慧 +X 」复合特色专业课程,设立 50 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并引导高校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在台湾地区的部分也不遑多让,笔者粗略的统计,在最近3年已经有近20家大专院校成立AI人工智能相关学位/学程(附表1)。虽然没有打出「人工智能 +X 」的口号,但事实上各大专院校相关的AI学位/学程就是以「人工智能 +X 」的概念打造出来的。像是医护起家的中台科技大学于2020学年增设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系,目标培育能将AI技术导入健康产业和医疗院所的人才;以工科起家的大华科技大学2020学年增设「智能制造工程系」、「智能车辆与能源系」; 中信金融管理学院于2019学年度起,设立全台第一个人工智能学系(AI系),课程目标以人工智能、区块键、云端运算与大数据等四大方向为主轴;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成立人工智能暨医疗应用科……等等。以上各校的例子均是在学校本身的专长(X)上,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以达到「1+1 > 2」的加乘效果。
附表1. 台湾地区近3年新增之AI人工智能相关学位/学程
学校名称 |
AI相关系所或学程名称 |
台湾大学 |
资讯工程学系人工智能硕士班 |
中台科技大学 |
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系 |
文化大学 |
信息管理学系硕士在职专班人工智能与巨量数据组 |
长庚大学 |
人工智能学士学位学程 (民国111年申请成系) |
中兴大学 |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
亚洲大学 |
人工智能博士学位学程 |
中原大学 |
电机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应用学士学位课程 |
淡江大学 |
电机工程学系硕士班人工智能物联网组 |
中华大学 |
资讯工程学系学士班人工智能组 |
圣约翰科技大学 |
人工智能应用学士学位学程 |
大华科技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系、智能车辆与能源系 |
华夏科技大学 |
智慧车辆系 |
昆山科技大学 |
智能机器人工程系 (原计算机与通讯系改名) |
台北医学大学 |
人工智能医疗硕士在职专班 |
成功大学 |
人工智能科技硕士学位学程 |
人工智能与信息学系硕士在职专班 |
台湾交通大学 |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硕士学位学程 |
中信金融管理学院 |
人工智能学系(AI系) |
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
人工智能暨医疗应用科技 |
辅仁大学 |
人工智能及信息安全学士学位学程 |
数据源:各大专院校,制表:李淑莲,2021年6月22日
附表2. 中国大陆70所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研究所名单
高校名称 |
学院/研究院 名称 |
成立时间 |
华中师范大学 |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
2020年5月 |
北京师范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9年6月 |
华东理工大学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研究院 |
2019年5月 |
中国人民大学 |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
2019年4月22日 |
北京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9年4月 |
厦门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9年4月 |
上海电力大学 |
上电-临港人工智能学院 |
2019年4月 |
浙江理工大学 |
纺织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9年4月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智慧矿山与机器人研究院 |
2019年4月 |
西安交通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9年1月22日 |
东南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9年1月4日 |
华中科技大学 |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9年1月 |
西北工业大学 |
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9年1月 |
西南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12月26日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人工智能海洋联合研究院 |
2018年12月1日 |
山东大学 |
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 |
2018年12月 |
中南大学 |
中南大学-深兰科技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 |
2018年12月 |
大连理工大学 |
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 |
2018年10月22日 |
福州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10月14日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 |
2018年10月 |
电子科技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9月27日 |
南京邮电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9月20日 |
南通大学 |
南通大学智能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2018年9月 |
四川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
2018年9月 |
华东政法大学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 |
2018年8月 |
烟台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7月31日 |
北京科技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7月21日 |
北京邮电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7月19日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7月2日 |
南京理工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7月2日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7月 |
海南大学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7月 |
华东师范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所 |
2018年7月 |
清华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6月29日 |
浙江理工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6月25日 |
重庆理工大学 |
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6月9日 |
西南交通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6月6日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6月 |
湖南工程学院 |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
2018年6月 |
浙江大学 |
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 |
2018年6月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5月27日 |
吉林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5月26日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5月17日 |
南开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 年5月16日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 年5月5日 |
天津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5月 |
天津师范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4月25日 |
河北工业大学 |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 |
2018年4月23日 |
山东科技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4月21日 |
清华大学&南京市 |
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4月20日 |
长春理工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4月16日 |
南京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3月6日 |
重庆邮电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2月7日 |
上海交通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8年1月18日 |
湖北工业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1月13日 |
湖南工业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1月 |
武昌理工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8年 |
北京交通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7年12月13日 |
西南政法大学 |
人工智能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 |
2017年12月6日 |
苏州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7年11月19日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7年11月2日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人工智能技术学院 |
2017年5月28日 |
中山大学 |
智能工程学院 |
2017年5月11日 |
同济大学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7年5月7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
2017年5月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
2017年4月 |
北京联合大学 |
机器人学院 |
2016年5月 |
湖南大学 |
机器人学院 |
2016年4月26日 |
复旦大学 |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
2015年3月 |
山西农业大学 |
智能工程学院 |
2013年12月 |
西安工业大学 |
人工智能与仿真研究所 |
1994年 |
数据源: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2011-2020
参考数据:
- 《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2011-2020》,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知识智能研究中心
- 2021年AI 2000,AMiner
备注:
- AI 2000 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以下称为 AI 2000)是一份在线电子杂志,旨在未来10年通过AMiner学术资料在全球范围内遴选2000位人工智能学科最有影响力、最具活力的顶级学者。由北京清华大学研发之AMiner.cn 为此榜单提供数据支持。AMiner.cn 检索了19世纪以来全球1亿3千多万学者发表的2亿7千多万篇学术论文资料。
AI 2000 涵盖人工智能学科20个子领域,具体遴选方法为每个子领域每年选出10名获奖者,未来10年共产生2000名;每年遴选的时候,参考过去十年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的引用情况,排名前10的学者当选该领域当年【AI 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奖】,排名前100的其他学者获【AI 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提名奖】;每个领域的期刊和会议由技术委员会专家确定。20个子领域分别为经典AI (AAAI/IJCAI)、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知识工程、语音识别、数据挖掘、信息检索与推荐、数据库、人机交互、计算机图形、多媒体、可视化、安全与隐私、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计算理论、芯片技术和物联网。
- 评比规则:通过近十年学者入选论文的总引用数和作者被选论文的发表位次,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
在公式中,p表示一位作者在某一篇论文中的引用量权重系数;n 表示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k表示是该论文的第k位作者。如果是某一篇论文仅一位作者,则n=1, p=1;如果某一篇论文有多位作者,则将最后一位作者视为通讯作者,设定k为2。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
|
|
作者: |
李淑莲 |
现任: |
北美智权报主编 |
学历: |
(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 |
经历: |
半导体科技杂志(SST-Taiwan)总编辑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总编辑
日本电波新闻 (Dempa Shinbun) 驻海外记者
日经亚洲电子杂志 (台湾版)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