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发布的《2021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新加坡排名全球第八,亚洲第二。面积只有2.5个台北的新加坡,深知自身天然资源不足,因此创新成为该国生存法则。有鉴于此,星国政府其中之一的目标为成为亚洲技术研发中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贸易环境,与政治系统,吸引许多国际大厂如Dell、Siemens、Bosch、Johnson & Johnson、Intel等业者纷纷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同时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A*STAR),以及当地企业共同执行各种研究项目。根据新加坡科技研究局2021年成果报告指出,单是2020年该国就启动6,000多个企业研发项目、吸引超过1.8亿新加坡币的R&D投资,疫情无疑成为促成星国创新的最佳推手。
照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扶植新创 不遗余力 新加坡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创新中心
图1. 疫情下新加坡一跃而上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数据源:KPMG
事实上,这样的布局对于新创而言极具吸引力,主因在于东南亚庞大的市场与具备许多开发中经济体的成长潜力。此外,在永续浪潮的发酵下,星国也大力投入深科技(Deep Tech)的发展,鼓励如企业投入食物科技(人造肉、植物肉)、气候科技、农业科技、绿色材料、3D打印等永续技术发展,以解决未来粮食不足与极端气候风险的负面影响。
在扶植新创企业方面,2017年新加坡成立Startup SG作为新创资源整合窗口,新加坡强调整体生态系 (ecosystem) 之建立,如完整的金融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供便利的无形资产融资管道。在法规部分,星国政府采取先尝试后监管的态度,无论是人工智能、5G、区块链,乃至加密货币等技术,都采取开方式态度,让企业自由设定应用场域,政府再依照实际情况适时推出监理机制,减少新创在技术开发与商业化的阻力。
同时,政府发现到当前企业新创合作(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CSE)的趋势,为鼓励企业在数位经济下投入创新,故推出企业风险工作室(Corporate Venture Launchpad,CVL)计划,该计划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推动企业与新创合作的创新模式,由五家顾问机构:Mckinsey、BCG、Rainmaking、FutureLabs、Mach 49,担任风险投资工作室(Venture Studio),加速大型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与技术,并引进相关新创合作,提高数字转型效能。当前如新加坡电信、法商施耐德、德商Bosch等大厂纷纷投入技术研发与商业化,透过与当地新创合作,建立新商业模式。
建立新创无形资产的铜墙铁壁:《新加坡IP策略2030》
笔者发现在整个新加坡创新体系中相当重视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该重责大任由新加坡知识产权局(Government of Singapor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Singapore,IPOS)担当。新加坡知识产权相关立法和行政框架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RIPS),同时,该国是以下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签署国:《巴黎公约》、《马德里协议》、《专利合作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NICE 协议》以及《伯尔尼公约》;不过,签署上述条约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仍较为被动,星国需要更主动出击的策略。
由于新加坡目前已经出现Grab、 Acronis、Trax、Bigo Live、Lazada、Carousell、Ninja Van、PropertyGuru等独角兽,星国新创具备充足的资金与畅通出场管道后已开始进入正向循环,加上该国的多数新创类型属于新商业模式与平台型公司,相较于过去大量硬设备投资的企业,这类轻资产的公司对人工智能、云端、RPA等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逐年成长,也间接促成新加坡政府在2021年4月公布其十年知识产权保护计划:《新加坡IP策略2030》(The Singapore IP Strategy (SIPS) 2030)。
图2.新加坡IP策略2030使星国在无形资产保护上能主动出击
数据源:新加坡知识产权局
该策略蓝图涵盖法务部、财政部、贸易和工业部、企业发展局、经济发展局、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在内的十多个政府机关,以及1,000位来自顾问、法律、会计、金融、科技,与其他产业界人士讨论后所做出之决定。策略的目标有二:其一为强化新加坡在无形资产(Intellectual Asset,IA)的国际竞争力,第二为运用IA/IP来吸引新创企业在星国设点与营运,同时带动相关人才流动与技能培养。同时,从另个角度来看,作为亚洲区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星国希望提升无形资产竞争力能强化企业运用无形资产筹资/融资的能力。由于新创在募资上缺乏许多实体资产作为抵押,要向银行贷款难度高,而让创投参与投资则需要释出股权,减少其控制能力,星国希望新创建立完整的无形资产机制,未来能更快向银行取得融资,使资金来源多元化。这些新创的良性发展最终回馈到星国身上:带动新创蓬勃发展、建立无形资产产业链,以及鼓励更多外资到该国设立研发中心,完成该国成为亚洲创新枢纽的最终目标,可谓一气呵成。
图3.、新加坡最终目标为成为亚太创新枢纽
数据源:新加坡知识产权局
《新加坡IP策略2030》的实际执行项目遵循「建立认知-创新专利申请-商业化-创新」的循环。以建立认知部分为例,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与新加坡商业联盟 (Singapore Business Federation)推出WISE计划,协助新创建立数字经济下的IA/IP发展策略,实际案例为Cyclect。Cyclect为一工程解决方案商,具备ISO 9001、TUV、ISO 140001等认证,WISE协助管理阶层了解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的策略规划,WISE特别引进IP/IA服务商PatSnap作为协作伙伴。PatSnap创立于2007年,提供专利即分析服务(patent analytics as a service)为其主要业务内容,合作伙伴包含特斯拉、Paypal、Dyson、迪斯尼等国际企业。
IPOS 还与新加坡管理大学的 Yong Pung How 法学院(杨邦孝法学院)合作推出知识产权领导者计划。在公开市场交易上,星国也鼓励业者揭露IA/IP相关信息,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情形,根据英国的财务报告议会(United Kingdom 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UKFRC)与欧洲财务报表咨询小组(European Financial Reporting Advisory Group,EFRAG)指出,当前财报对于IA/IP的揭露上有许多进步空间,完善的评估模型与方法将有助于新创与企业未来在资本市场筹资能力,上述措施都是《新加坡IP策略2030》的重要执行项目之一。
新加坡知识产权局正打算建立区域IA/IP生态系
企业生态系 (Business Ecosystem) 的观念在1993年就已被美国学者詹姆斯.摩尔(James F. Moore)提出:「不要把企业视为单一产业的一员,要建立横跨多种产业的生态系成员之一;企业围绕着一个创新想法或产品,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内,共同发展出各种能力」。而企业生态系的蓬勃发展则大约从2014年阿里巴巴电商生态系开始,一波波联盟合作的浪潮从科技业往其他产业移动。如今,许多制造业、服务业、新创等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生态圈,以较低成本与较高质量杠杆合作伙伴的资源。除了现有的《新加坡IP策略2030》外,笔者也透过该国发展政策与新创界发展概况,归纳出其他数项重要措施与参与者,这些参与者与新加坡知识产权局的合作将发挥强大综效。
表1.新加坡IA/IP生态系建立将由知识产权局负责
政府单位 |
- 知识产权中枢整体规划(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Hub Master):该计划旨在使其成为生产、注册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领先地点。该计划类似荷兰和爱尔兰的 IP-Box 税收计划。透过财政激励措施和有利的税负诱因来支持支持知识产权的发展。新加坡同时也与其他国家就知识产权产生的收入签订了相关税收协议,对来自与新加坡无税收协议的国家(如美国)给予税负减免。
- 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WIPO Arbitration and Mediation Centre):该中心为WIPO于 2010 年在瑞士日内瓦以外建立之办事处,由WIPO与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共同成立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加速相关争讼之处理。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与WIPO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当事人在不诉诸法律情况下解决知识产权争议。
|
国家资本单位 |
- 与其他国家较不同的是新加坡的国家资本体系,虽然该类体系在中国大陆或科威特等国家也存在,但多数国家资本主要功能为补助特定产业或投资海外目标,新加坡的国家资本除上述两种功能外,在被投资企业与新创上的策略布局与生态系建立也扮演相当关键角色,对于企业布局无形资产策略有相当帮助。
- 淡马锡控股:淡马锡在2018年新成立的新事业体:「AI Pod」,由人工智能业务与区块链业务组成。在丰沛资本与网络链接的支持下,AI Pod其中一个方案为「NovA!」,一个提供金融业者辨识金融市场风险的方案,已获得大华银行等大型金融业者采用。此外,透过投资ISTARI资安业者,公司以其他被投公司作为应用场域,让ISTARI测试其解决方案成效,而ISTARI也可以成为其他资安新创的顾问,透过一层又一层横向与纵向的合作,淡马锡可轻松将100多家新创设为创新节点,而这些节点可能又是其他节点的应用场域。淡马锡在建立这种让新创控股化的生态时鼓励业者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故对于旗下各家被投新创的IA/IP策略相当重视。
|
数据源:各机构;苏翰扬制表
总结
上述措施仅是新加坡众多IA/IP生态系的其中几项,但却可观察出该国之结合全国力量与整合各种单一窗口来协助新创与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建立无形资产护城河。确实,如世界经济论坛、WIPO、OCED等国际组织纷纷提及软件驱动产业变迁的时代下,企业的持续创新除自行研发外,有一大部分来自于与新创合作,无论在智能制造、智能零售、智能医疗上皆有众多案例,造就许多SaaS服务、深度科技领域的新创开始与传统的线性经济、重资产公司有所区别,无形资产布局影响的不只是企业的商业模式,甚至还有未来上市估值,这是笔者看到许多国内新创可以强化的部分。当然,新加坡同时也必须面临以色列、欧盟等诸多国家的竞争,自从2011年开始,各种数字技术的融合强化各国在无形资产与专利布局的意识,相关法规也陆续推出,未来星国如何接招,以及是否能整合IA/IP的优势让自身成为亚洲创新枢纽,值得观察。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
|
|
【本文只反映专家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作者: |
苏翰扬 |
现任: |
台湾资策会产业分析师 |
学历: |
台湾中正大学企研所 |
经历: |
台湾资策会产业分析师 |
专长: |
产业分析与市场研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