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期
2022 年 04 月 13 日
  北美智权官网 历期智权报   订阅北美智权报  
 
WIPO发布「COVID-19相关疫苗与药物」专利全景报告
李秉燊/北美智权报专栏作家

2022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以「COVID-19疫苗与治疗药物」为主轴,发布最新《专利全景报告》。本文统整该篇报告中包含「申请数量与快速审查」、「技术分类分析」、「申请地的选择」和「产学或新兴结盟趋势」等重点,并撷取其中不可错过的图表予以翻译,希冀抛砖引玉让读者快速攫取摘要后,使有兴趣的专利从业人员或生技产业先进进一步阅读报告全文。


图片来源:WIPO

历经已经肆虐两年多的疫情,全球各界无不寄望科学家或新创企业尽早研发出得以扭转甚至战胜疫情的疫苗和药物。此时,专利不仅是驱动创新的薪火,专利申请和布局的足迹更是鉴往知来、洞察发展脉络的利器。

2022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专利全景报告》(Patent Landscape Report,下称「报告」),以「COVID-19疫苗与治疗药物」为主轴,以数据为要角,辅以图形可视化全球针对COVID-19疫苗与药物领域专利之申请活动的早期观察,据以解析相关防疫技术发展和创新趋势,并将结果和候选疫苗和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等真实世界的数据相互链接,期待协助民间企业、国家层级,甚至是国与国之间组织(例如WIPO、WHO、WTO)进行决策管理,以创新科技终结疫情[1]

本文统整本篇报告中包含「申请数量与快速审查」、「技术分类分析」、「申请地的选择」和「技术分类分析」等重点,并撷取部分图表予以翻译,让利读者快速了解内容后,进一步阅读原文。

申请数量与快速审查

报告指出,自疫情开始后的21个月中(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全球49个专利主管机关[2]收到5,293件COVID-19相关专利申请,包括1,465件与治疗药物和417件与疫苗技术研发相关的申请。超过1/3与COVID-19相关的专利技术与疫苗或治疗药物有关。与COVID-19治疗药物相关的专利是与疫苗相关者横跨专利主管机关数目的3倍,也就是向较多区域提出申请;数目则是在大约2倍左右,可参考报告中表1。

此数据远远高于1941年至2012年,全球针对流感疫苗相关技术约500件的专利申请,和2000年SARS疫情爆发后,约1,000件专利申请但没有任何候选疫苗出现的窘境。这当然也须归功于,经过疫情洗炼,全球主要的专利主管机关都对COVID-19相关专利的申请开辟优先或快速审查途径,对审查流程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快,体现了全球知识产权体系应对疫情挑战的努力。美国在审查COVID-19相关专利的期程较一般化学/生物领域减少70%的时间;其他,如中国、日本、俄国则减少大约50%的时间,可参考报告中表2b。

技术分类分析

疫苗部分:报告指出,为抗击本次疫情,研究人员从多元的疫苗平台着手,从传统到新兴,希望能够分头迎击COVID-19。传统类型包含活性减毒(live attenuated)、不活化(inactivated)、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和次单位蛋白(protein subunit);新兴类型则涵盖病毒载体(viral vector)、DNA、RNA(主要为mRNA)等平台。虽然本次疫情中,mRNA疫苗初试啼声就大放异彩,但各国研究人员依旧在更平台技术持续耕耘,从数据可以看出,较属传统技术的次单位蛋白疫苗占有COVID-19疫苗相关技术的46%,为所有类型中之大宗;新兴疫苗中的病毒载体和RNA疫苗则分别占有23%和12%。近半的疫苗专利为次单位蛋白(protein subunit)疫苗,一种属于传统类型的疫苗;病毒载体(Viral-vector)疫苗,一种属于新兴类型的疫苗的申请量则仅次于后。图5中所谓「其他」的归类包含奈米粒子佐剂(nanoparticles adjuvants)等,且一份专利申请案可能因不同专利请求项的技术特征,被规类于一个以上的技术领域分类,可参考报告中图5。

报告亦将前述专利数据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候选疫苗数据相互链接,其发现在研究期间(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全球所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疫苗品项,次单位蛋白疫苗仍占最大宗,有34%;但使用RNA技术平台的疫苗则亦达20%,比对其专利数量仅占12%却可以衍生出较多的疫苗品项,可以推断新兴疫苗类型正在临床试验上加速推进当中。

治疗药物部分:报告首先从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候选治疗药物数据指出,近80%的候选药物是将之前已被核准作为某一特定临床用途之药物,因为治疗机制相近,探索其对COVID-19的疗效,也就是采取老药新用(drug repurposing)策略。亦有着力于如阻断病毒复制的创新小分子药物,或减缓发炎以防范细胞激素风暴(cytokine storm),并让免疫力发挥正常效益的生物药,包含抗体药物(antibody)、胜肽/蛋白(peptides/protein)和细胞治疗(cell therapy)等。从专利数据来看,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药的专利比例分别为54 %和36%,仍以小分子申请的专利较高;但在临床候选药物上,两者比率则相去不远。在数据两相比后可知,生物药较追求崭新的合成药物,小分子药物则着重于老药新用,此和前述的分析结果不谋而合。

从专利探勘的结果,报告亦发现已有研究团队着手将创新疗法应用于COVID-19的治疗,包含试图以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瞄准病毒基因,使其丧失感染人类细胞的能力,或开发核酸(nucleic-acid based)等级的药物例如反义寡核甘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小片段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核酸适体(aptamers)等,尝试把产生致病蛋白质的mRNA分解或修正,或是降低致病RNA对细胞代谢造成的毒害。其中,过半(54%)COVID-19治疗药物的专利与小分子药物相关,而生物药中最大的次分类为抗体药物,占整体申请案的15%。图中所谓「其他生物药」的归类,包含胞外泌体(exosome)、细胞激素(cytokine)和其他一般生物药;「其他」的归类包含奈米粒子(nanoparticles)、界面活性剂(surfactant)、聚合物(polymer)等。一份专利申请案可能因不同专利请求项的技术特征被规类于一个以上的技术领域分类,相关专利数据可参考报告中图12。

申请地的选择

面对席卷全球的疫情,不论是市场布局还是人道救援的背后,对研发者而言知识产权的保障依然重要;由于专利是属地主义,从相关申请与核准的专利足迹,甚至是更进阶的专利家族分布中,我们得以观察到研发或创新者所处之地域和向外拓展的步伐。

不意外地,报告指出,COVID-19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成果,在研究截止前(2021年9月)已分别向19个和31个专利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公开(published),且预期会在近年持续成长。其中,中国PCT专利申请体系美国为COVID-19疫苗和药物领域收到专利申请案前3多的专利主管机关。

由上述结果可看出,研究成果已在世界遍地开花,申请者除在所处国家申请专利,亦放眼国际市场透过EPC和PCT策略性地申请多国专利。若以国别来看,直到研究截止前,疫苗领域的专利申请案数量前5名,依序为中国、美国、俄国、英国和印度;治疗药物领域则依序是中国、美国、印度、韩国和俄国。亦可观察到印度和韩国所收到的专利申请案中,治疗药物的申请案比疫苗多。

由于中国在疫苗和治疗药物的专利申请数量都独占鳌头,报告特别指出有276个COVID-19疫苗相关专利申请的专利家族源于中国,申请人亦在中国申请887件COVID-19治疗药物专利。报告亦链接临床试验数据,其根据世卫组织数据,直到研究截止前,中国共有34个研发中的COVID-19疫苗(不论是传统或创新免疫平台),其中23个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总数字居全球第二。针对各专利主管机关受理申请的专利与相对应的疫苗平台,中国申请人申请之专利相对应的疫苗平台具有多样性;美国申请人着重于次单位蛋白、病毒载体和RNA疫苗;俄国申请人主要则着墨于病毒载体和次单位蛋白疫苗,相关数据可参考报告中表5。

产学或新兴结盟趋势

从此次数据也可看出,从高等教育组织、科研机构,到生技新创、传统制药大厂竞相投入,并相互链结,或组成联盟、或在研发到量产过程中一棒传一棒,提供了本次疫苗和治疗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巨大能量。此不仅呈现于专利布局的成果,更实质展现在加速推进疫苗和治疗药物上市的时程。

毫无疑问地,(1)英国牛津大学与AZ的次单位蛋白疫苗、(2)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与莫德纳的mRNA疫苗,和(3)BNT与辉瑞的mRNA疫苗等3个运用传统或创新免疫平台的疫苗,除了在防疫上是大规模防止病毒传播、减少死亡的重要功臣外,在疫苗史上更是学术机构与产业间合作开发、或产业间相互结盟,以共同申请、持有专利、或有策略地交叉授权后大量生产的一桩美谈。

小结

WIPO在本次发布的「COVID-19疫苗与治疗药物」专利全景报告,整篇共83页。内容除专利分析的部分丰富且精彩,更将结果和候选疫苗和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等真实世界的数据相互链接,有助于企业或政府科研机构进行决策管理。本文碍于篇幅仅能撷取重点和其中不可错过的图表予以翻译,有兴趣的专利从业人员或生技产业先进可进一步至WIPO官网获取全文阅读。

 

数据源:

 

备注: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本文只反映专家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李秉燊  
作者: 李秉燊
现任: 北美智权报 专栏作家
学历: 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硕士班
台湾地区交通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台湾地区交通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硕士生(径升博士班)
台湾地区阳明大学医事技术暨检验学系硕士
专业资格: 2018年度台湾地区专利师考试及格
2014年度台湾地区医事检验师考试及格

 


 





感谢您阅读「北美智权报」,欢迎分享智权报连结。如果您对北美智权电子报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欲获得授权,请洽:Editorial@naipo.com
本电子报所登载之文章皆受著作权保护,未经本公司授权, 请勿转载!
© 北美智权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34 台湾地区新北市永和区福和路389号五楼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