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期
2023 年 02 月 08 日
  北美智权官网 历期智权报   订阅北美智权报  
 
碳捕捉、再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专利:中国本土申请量最多
吴碧娥/北美智权报 编辑部

净零转型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环保课题,为了协助厂商了解全球专利布局,台湾地区智慧财产局在2023年1月公开《国际碳捕捉技术专利趋势分析研究报告》,以碳捕捉、再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为三大主轴,利用Derwent Innovation专利数据库搜集全球CCUS的专利,整理分析在2021年12月底以前公开/公告有关CCUS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趋势。


图片来源 : shutterstock、达志影像

北美智权报曾介绍碳捕捉、再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经由台湾地区智慧局整理、筛选分析后的CCUS相关技术的专利,截至2021 年底有关「碳捕捉」技术的公开(公告)案件约共7,406 案、「再利用」技术约4,399 案、「封存」技术约805案。以下为CCUS技术在全球专利申请的最新布局趋势。

碳捕捉专利

碳捕捉主要技术为吸收、吸附和薄膜分离三种,其中以利用「吸收」技术进行二氧化碳捕捉的相关案件最多(39.1%);其次依序为「吸附」(26.7%)、「薄膜」(12.5%)。

虽然欧洲是全球第一个提出「碳边境税」计划的区域,但碳捕捉专利的第一申请人国家/地区,则是以亚洲国家为多数,其中中国(32.9%)与日本(20.5%)合计超过五成,美国(16.5%),而台湾地区(1.1%)排名第七。

而欧洲国家的碳捕捉专利案量以德国(336案,32.1%)最多,其次依序为法国(251 案,24.0%)、英国(124案,11.8%)、挪威(68 案,6.5%)、意大利(37 案,3.5%)、瑞士(37 案,3.5%)、荷兰(26 案,2.5%);德国与法国的专利案量占欧洲区域的五成以上。

图一、碳捕捉第一申请人国家/地区比例

图片来源:《国际碳捕捉技术专利趋势分析研究》; 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2022年10月31日

碳捕捉历年申请案量趋势可分为三个区间,分别为1997年至2011年急速上升趋势、2012至2015年的专利案量趋缓减少,以及2016至今的显著增加趋势。若以公开年度及优先权年度呈现碳捕捉历年申请量案件数变化,可发现两者于近20年的专利案数均逐年增加,表示碳捕捉技术逐渐受重视与经济化。2021年的公开专利案数为历年的最高,相较于2020年成长19.4%,而2020与2021年优先权年的专利案数少于2019年,可能因为尚有专利案数尚未公开。

图二、碳捕捉历年申请案件数(公开年度及优先权年度)

图片来源:《国际碳捕捉技术专利趋势分析研究》; 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2022年10月31日

进一步观察碳捕捉前十大申请人国家/地区,仅以中国专利申请人大幅增加,其他国家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案数近几年并无明显增加。中国自2007年开始碳捕捉专利申请有明显成长,2011年的专利案量更超越了日本,成为第一大申请人,至今中国仍为碳捕捉技术的第一大申请人, 2019年相较于2000 年,碳捕捉专利成长将近140倍。

第二大专利申请人为日本,2005年以前日本碳捕捉专利的案量领先全球,但2006年以后专利案数曾经被美国、欧洲与中国超过,日本申请专利的案数最高峰落在2011年的127件。第三大专利申请人为美国,美国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案量趋势与日本相似,2010年达到最高峰后至今的专利案数未曾超越。第四、五大专利申请人为欧洲与南韩,碳捕捉专利案量最高峰分别为2009年与2013年。

碳再利用

整体而言,近几年碳再利用专利申请案件数有快速增加的情况,1997年以前以日本申请较多,其他国家都仅有个位数或未申请,2005年以后相关案件申请量明显成长,但仅有中国对于碳再利用的专利申请持续增加。

碳再利用技术中,利用二氧化碳经由化学反应产生相关「化学品」的案件最多(32.2%);其次为「生物转化」(28.8%),例如农林业相关之温室栽培,或是进一步应用于相关之营养品;其它利用像是「建材」(22.7%)如水泥、「直接利用」(13.7%),如碳酸饮料、灭火器等。

图三、碳再利用历年申请案件数

图片来源:《国际碳捕捉技术专利趋势分析研究》; 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2022年10月31日

大致而言,碳再利用十大申请人国家/地区中,中国及欧洲的申请人国家就占了超过五成。中国有1343件专利申请案,占比达三成;欧洲875案(19.9%)、美国819案(18.6%)、日本711案(16.2%),而台湾地区排名第九(0.7%)。除了五大局以外,申请碳再利用大多数是有生产原油或天然气的国家,例如加拿大、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澳洲。

中国身为第一大申请人国家,申请案数在2006 年之后才首次突破两位数并明显成长,虽然在2010 年到2014 年间每年约在50案上下变化,2015 年之后才又开始成长,并于2016年申请案件数首次突破三位数,2018年达到最高有173案。

在欧洲各国中,以德国申请263案最多,占欧洲比例为30.1%,接着为荷兰179案(20.5%),德荷两国加起来申请案超过五成,接着为法国108案(12.3%)、英国101案(11.5%),其余国家申请比例均不到10%。2004年为欧洲申请碳再利用专利的分水岭,2005年以后才有较有明显增加,申请量最多出现在2009年。

第三大申请人则为美国,最多申请量出现在2008年的66案,此后每年约申请30~至40案。日本虽然在1996年申请案就突破两位数,直到2017年才冲到47案,该年也是日本申请案最多的一年。南韩申请量最多出现在2016 年的31案;台湾地区则在2004年才首次出现碳再利用的申请案,但每年都未满5案。

图四、碳再利用第一申请人国家/地区比例

图片来源:《国际碳捕捉技术专利趋势分析研究》; 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2022年10月31日

碳封存专利

「封存」技术的全球申请人主要为石化能源及矿业等开采领域,因此,利用「激励采集」技术相关的专利案件最多(43.5%),例如利用注入气体对地层下石油、天然气或煤矿层的甲烷进行采集。

观察碳封存专利公开年度及优先权年度,两者于2019年前趋势相似,优先权的两次高峰出现在2009 年及2016年,而公开案以2021年为最高(部分优先权年2021年案提早公开而造成),不过总体而言,从2016年后碳封存专利有逐年下降趋势。

图五、碳封存历年申请案件数

图片来源:《国际碳捕捉技术专利趋势分析研究》; 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2022年10月31日

碳封存专利的第一申请人国家/地区,以具有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国家或开采公司为主,美国及中国两者合计已超过五成,美国229案(28.4%)、中国226案(28.1%),若去除2000年前之申请案,中国才是碳封存技术的第一大申请人,中国申请人从2012年的13件成长到2021年的27件,此种变化可能与中国鼓励申请专利的政策有关;美国申请人之案件数于2010 年23件达到最高峰,此后案件数不断下降,于2018至2020年间平均每年6件。

第三大专利申请人为欧洲地区,主要与全球第二大的荷兰壳牌石油公司(Shell plc)有关,其申请案件于2009年14件达到高峰后亦为逐年下降,于2018至2020年间之申请案共计7件。第四大专利申请人为南韩,于2009年开始碳封存专利申请案增加,其后的申请趋势持平;第五至八大专利申请人日本、加拿大、沙国与澳洲,专利案量每年皆未超过6件。

图六、碳封存第一申请人国家/地区比例

图片来源:《国际碳捕捉技术专利趋势分析研究》; 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2022年10月31日

随着相关议题逐渐受到重视,CCUS技术的相关申请案件数每年也持续增加,观察全球布局情况,可发现公开件数最多的专利局为中国、欧洲、美国,代表着CCUS的市场大小与对于相关议题的重视程度。各国申请人主要还是在本身国家/地区的专利局申请居多,中国此一现象尤其明显,尽管中国在碳捕捉、再利用与封存三大领域都是最大申请国,但到海外布局的数量极少。净零排放已为全球之共识,未来CCUS的专利申请量不容小觑,企业应审慎检视规避CCUS技术的专利地雷,并部署规划相关专利布局。

 

延伸阅读:

 

数据源:

 

附录: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之前十大第一专利申请人

领域

碳捕捉

碳再利用

碳封存

前十大第一专利申请人

  1. (日商)东芝股份有限公司
  2. (日商)三菱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商)中国石油化工公司
  4. (南韩)韩国能源研究中心
  5. (中国)中国科学院
  6. (法商)液化空气集团
  7. (美商)奇异公司
  8. (南韩商)韩国电力公社
  9. (美商)艾克森美孚公司
  10. (中国商)天津大学
  1. (荷商)壳牌石油公司
  2. (中国)中国科学院
  3. (美商)卡莱拉公司
  4. (中国商)中国石油化工公司
  5. (日商)三菱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6. (法商)液化空气集团
  7. (沙商)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8. (德商)林德集团
  9. (中国)中国矿业大学
  10. (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1. (荷商)壳牌石油公司
  2. (中国商)中国石油化工公司
  3. (中国)中国矿业大学
  4. (美商)艾克森美孚公司
  5. (南韩)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
  6. (中国商)中国石油化工公司
  7. (美商)康菲公司
  8. (德商)林德集团
  9. (沙商)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
  10. (中国商)延长石油集团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作者: 吴碧娥
现任: 北美智权报主编
学历: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
经历: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骅讯电子总经理室特助
经济日报财经组记者
东森购物总经理室经营企划

 


 





感谢您阅读「北美智权报」,欢迎分享智权报连结。如果您对北美智权电子报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欲获得授权,请洽:Editorial@naipo.com
本电子报所登载之文章皆受著作权保护,未经本公司授权, 请勿转载!
© 北美智权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34 台湾地区新北市永和区福和路389号五楼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