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济学家观察到存在于各个经济体中的两种形式变化:除了通常反应时间较为迅速的周期性变化,更值得留意的是结构性变化。结构性变化一般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形成和显现,而且往往会加重对事件的担忧程度,例如各国央行现在开始担心通货膨胀情形将不再是短暂的现象,而会变成一种常态。
KPMG针对经济现状与展望提出观察,发现恐惧现象普遍存在各经济体中,这些景气循环下的结构性变化,很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的轨迹,不仅使全球更容易受到供应链冲击和升息的影响,人工智能(AI)的新进展也会对现有的商业模式造成新的挑战。
图片来源 : shutterstock、达志影像
今年前两季美国经济表现显韧性
美国2023年第一季GDP增长率向上修正为2%,消费和出口保持增长力道,住房收缩幅度变小;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增加,主要用于公立学校升级、新建芯片和电动汽车(EV)工厂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美国公司停业清算是拖累目前经济增长的主因。美国第二季经济初步资料同样乐观,尽管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消费者仍具消费力。
KPMG台湾安侯建业专业策略长池世钦指出,美国房地产市场不像先前那样的低迷,建筑商正在利用次贷危机期间常见的房屋抵押贷款方式,使千禧一代不再压抑购屋。此外,在进口仍高于出口的情况下,美国贸易呈现疲软。美国政府对特定产业进行补贴以刺激投资,其中又以芯片和电动车为主。预计美国第二季实际GDP年增长率为1.8%、接近第一季的2.0%,然而,在美国寻求以和缓的经济衰退来抑制通膨的作法之下,就目前美国的GDP增长率来看,打击通膨还有一段路要走。
惯性的通货膨胀引发危机
疫情引发长期的通货膨胀,时间长到足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员工期待企业调薪作为通膨补偿,而企业则希望保有利润,这当中的落差形成了所谓的「利润与工资螺旋式上升效应」(profit-wage spirall),也是造成60和70年代通货膨胀根深蒂固的原因。KPMG观察到,「利润与工资螺旋式上升效应」正显现于部分欧洲地区,因此英国、澳洲、欧洲中央银行(ECB)和几家北欧银行,都在今年6月施行升息以作为回应。
美联储(FED)在今年7月份升息1码,把利率区间提高至5.25%~5.5%,是逾22年来新高。6月份美国的经济概要(the Summary of Economic Projections in June)显示,官方多数看法是今年至少会再有两次的升息。即便金融市场在降息时机和规模上始终领先于央行,然而碍于美国央行决定维持升息的步调,导致市场依然身陷紧缩周期之中,且降息时程延后。
已开发和发展中的经济体受到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影响而大量举债,加剧了全球金融危机后遗留的债务。加速的通货膨胀引发利率上升和偿债负担加重的连锁反应,伴随而来的是对于偿债能力隐忧,不论是发展中或已开发的经济体都岌岌可危。池世钦指出,2022年9月,英国政府试图通过一项缺乏资金支持的减税计划,结果导致利率飙升、英镑大幅贬值,就是一个证明。
在美联储快速升息的压力下,拉丁美洲多国货币利率上升,造成经济活动减少,公司和家庭负债增加,从拉丁美洲到非洲和中东的国家,都在面临恶性通货膨胀的摧残。土耳其央行今年6月将利率几乎翻了一倍,从8.5%提高到15%,就是为了应对高达38.2%的通膨率。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仍在处理上一次全球金融风暴所遗留的债务,阿根廷却又因严重通膨陷入经济动荡;IMF估计有60多个国家正陷入违约欠款的困境。
居家办公正在重塑城市中心
池世钦指出,居家办公(Work From Home,WFH)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消失,实行混合工作模式有助于企业的人才招聘和提升留任率。根据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3年期间,在家办公的人数激增5倍;将近40%的高技术和低技术性劳工,每周至少有一天在家工作。虽然因为沟通、指导、人际交流和自发性方面的问题,全面远程工作的员工,在工作效率上比起全天候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低了10%,但对企业来说,完全远程工作所降低的成本,仍可抵消部分的生产力损失。
为了弥补完全远程工作所产生效率问题,采用混合的工作模式则不会减损生产力。其中,抚养幼儿的女性和少数族裔更倾向不回到办公室工作,为了获取多元文化团队带来的决策优势,企业实行混合工作模式有助于人才招聘和提升留任率。
居家办公所带来另一个层面的影响,是冲击一些曾经最热门的商务城市,由于办公空间的使用率下降,美国几个大型城市中心的办公大楼闲置率接近19%并持续攀升,导致建物过剩待抛售,严重程度与90年代初期美国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不相上下。
池世钦指出,建物过剩待抛售的问题,使得放款人和整座城市因大量闲置空间面临各种损失,即使是疫情期间较不受影响的城市,例如美国德州的休斯顿和达拉斯,其办公大楼亦仅有约60%的使用率。考虑到办公大楼租赁一般为多年期性质,许多租赁契约将于两年后重置,预期办公大楼的估值将会下降、租赁贷款损失将上升,带来的影响冲击势必会再延续一段时期。然而,产业聚集的现象是商业本质之一,科技枢纽仅是转移至其他地方而非让城市消失。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景及风险
由于创新与商业化之间存在时间落差,在商业化过程将产生必须克服的障碍与难关,特别是颠覆现有商业模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投资者无法在未确认谁是赢家的情况下就下注,生成式人工智能也遇到了这样的商业化难关。
池世钦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隐私和使用标准的监管进度,在美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因为深度伪造的影像和内容能操纵选民,所带来的威胁性不容小觑。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的候选团队已接触和尝试这项技术,但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而造成的网络安全威胁,意味着企业致力于提升技术与量能的同时,还必须分配更多资金来防御攻击,须留意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被用来破坏人民对体制和法治的信任,进一步分化选民。
气候变迁造成再升级的纷扰
人类正历经气候变迁所带来的劫难:全球气温屡创新高,引发火灾、加剧干旱和洪水等危机,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和频繁断电。在停电的情况下,工作和生产都受到极大影响,从澳洲到阿根廷的粮食供应都遭到中断;旱灾限制了行经巴拿马运河的船只大小和重量。即使电动汽车生产的脚步正在加速,但打造绿色基础设施需要相当可观的成本,电动汽车充电所需的基础设施却无法迎头赶上。同时,生产电动汽车还需要解决矿产和稀土的开采问题。极端气候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将增加,某些地区将无法居住。
池世钦认为,惯性的通货膨胀形成利润与工资螺旋式上升效应,加上俄乌战争、利率持续上升的影响,国家债务负担持续加重,全球经济更加分崩离析,供应链更容易受到冲击。在这股恐惧驱动下,各国选择沉潜的同时也逐渐增加国防支出,对于军备竞赛皆不敢掉以轻心,并对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半导体和电动车产业进行补贴。
数据源:
- 2023/7,KPMG Insight:经济现状与展望 - 经济结构性变化观察列表。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
|
|
作者: |
吴碧娥 |
现任: |
北美智权报主编 |
学历: |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 |
经历: |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骅讯电子总经理室特助
经济日报财经组记者
东森购物总经理室经营企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