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期
2019 年 4 月 10 日
  北美智权官网 历期电子报   电子报订阅管理  
 
签了「不可挑战条款」仍被提起PTAB复审? - Dodocase VR v. MerchSource案
Johnny Chen/北京科技大厂专利总监

「不可挑战条款 (no-challenge clause)」是许多专利授权协议中常见的条款,但事实上它可能没有专利权人预期的好用,至少现阶段PTAB倾向于不因此而拒绝审理IPR复审申请。然而专利权人若希望授权出去的专利不遭到被授权人提起PTAB复审,还有另一个可能的选择:「合意管辖条款 (forum selection clause)」。在Dodocase VR, Inc. v. MerchSource, LLC一案中,专利权人成功的主张了授权协议中的「合意管辖条款」、让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同意给出临时禁制令 (preliminary injunction),要求被授权人主动撤回对授权专利所提出的IPR复审申请。

许多专利授权协议中,专利权人为了保障授权出去的专利日后不遭到被授权人提起无效挑战,经常会加入所谓的「不可挑战条款 (no-challenge clause)」,常见的表述如下:

「被授权人不可直接、间接、或协助第三方对授权专利提出有效性或可实施性挑战」[1]

一般来说,若被授权的一方正常交付授权金而不发生任何争议的情况下,此条款应该是不会派上用场的。但实务上常见的情况是,被授权的一方发现了无效前案,认为授权专利应当无效而不愿意继续支付权利金;又或者如本文案例一般,认为专利权人没有积极维护专利权,导致被授权人必须支付权利金但其竞争对手却不用,进而发生被授权人不满的状况。当以上状况发生时,常见的结果就是被授权人停止支付授权金,接着专利权人发起诉讼,最终被授权人提起无效的一连串反应,此时专利授权协议中的「不可挑战条款」就准备登场了。

单看此条款的字面表述,在协议规范的期间,明显是禁止被授权人对授权之专利提出复审请求的。但事实上这样的条款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性。一方面对被授权人来说、是剥夺了其确认专利有效性的权利、导致必须向可能无效之专利持续缴纳权利金;但另一方面对专利权人来说,当初是被授权人自愿放弃这样的权利、专利权人才愿意和解或不提起诉讼的,不该出尔反尔、应受禁反言原则的限制,也因此这条款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效力就一直是个富争议性的话题。

Dodocase VR, Inc. v. MerchSource, LLC (2018) 一案经过与法院判决

起初Dodocase将三件VR头戴式设备的美国专利授权给MerchSource。一年后,MerchSource认为专利权人Dodocase并没有积极维护专利权、加上认为授权之专利应为无效专利,因此停止支付权利金。随后专利权人Dodocase提起诉讼、主张MerchSource违反授权协议。不意外的,MerchSource接着在PTAB分别对三件授权专利提起IPR复审,最终Dodocase于法院提出临时强制令的动议 (motion for 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 or preliminary injunction),要求MerchSource撤回IPR复审申请。

此案授权协议中包含的不可挑战条款原文如下:

MerchSource shall not (a) attempt to challenge the validity or enforceability of the Licensed IP; or (b) directly or indirectly, knowingly assist any Third Party in an attempt to challenge the validity or enforceability of the Licensed IP except to comply with any court order or subpoena.

对于以上不可挑战条款之效力,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判决中先是提到了Lear v. Adkins (1969)一案中最高法院的判决[2],在该判决中,最高法院基于推翻无效专利有利公共利益之理由,推翻了先前沿用许久的专利被授权人禁反言原则 (patent licensee estoppel doctrine);接着再提到Medimmune, Inc. v. Genentech, Inc. (2007)一案,最高法院在此案中又进一步确定了即使被授权人不否定授权协议效力 (without repudiating the contract),且有持续支付权利金的情况下、仍可对授权专利提出无效挑战。基于以上最高法院观点,加州北区地方法院最终认为授权协议中的「不可挑战条款」是不可实施的。

然而,判决最终却同意给出了临时禁制令,要求MerchSource撤回于PTAB的IPR复审程序申请,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是授权协议中还包含以下的「合意管辖条款」:

THE PARTIES AGREE . . . THAT DISPUTES SHALL BE LITIGATED BEFORE THE COURTS IN SAN FRANCISCO COUNTY OR ORANGE COUNTY, CALIFORNIA.

以及:

The laws of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shall govern any dispute arising out of or under this Agreement .

法院认为,合意管辖条款中的「SHALL BE LITIGATED」表述明确排除了San Francisco 以及 Orange Counties区域之外的其他法院 (it states that “disputes shall be litigated” in those courts, mandatory language akin to an express statement of exclusivity);另外PTAB的IPR复审程序也符合「any dispute arising out of or under」 表述,认定IPR复审程序这个「dispute」应由San Francisco 以及 Orange Counties区域之法院来管辖,因而最终判决MerchSource必须撤回于PTAB进行中的IPR复审程序[3]

在法院面前「不可挑战条款」一定无效吗?

难道在法院面前,就一定不能使用「不可挑战条款」吗? 其实不一定,例如最近 (2018年12月) Kena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v. Cooper Lighting, LLC 一案判决中,伊利诺伊北区法院引用了CAFC于Baseload Energy, Inc. v. Roberts一案中的认定:基于诉讼和解具有较高的效力,因此在和解协议中「清晰的 (不可挑战条款) 表述将禁止日后于侵权诉讼中的无效挑战」是可实施的 (holding that “[i]n the context of settlement agreements, … clear and unambiguous language barring the right to challenge patent validity in future infringement actions” is enforceable in light of “the strong policy in favor of settlement of litigation”),故最终认定和解协议中的不可挑战条款有效,并驳回了被授权人的专利无效主张。

为什么法院对于不可挑战条款会有完全不同的认定?

其实眼尖的读者应该已经发现了,重点是上述两案是不同阶段的协议,在本文开头的Dodocase VR, Inc. v. MerchSource, LLC一案中,不可挑战条款是记载在尚未发生诉讼的「专利授权协议」中;而在后面提出的Kena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v. Cooper Lighting, LLC 一案中,不可挑战条款是记载在已发生诉讼后的「和解协议」中。对于这种区别的经典观点为Rates Tech., Inc. v. Speakeasy, Inc.一案,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其判决书中说明:「我们认定在进入诉讼之前的不可挑战条款是不可实施的,无论此协议是以和解形式或单纯专利授权形式的风格来撰写[4],但要是进入诉讼、尤其是一但完成了证据开示程序 (discovery),则应该要承认不可挑战条款之效力」,即证据开示程序应被视为「不可挑战条款是否可实施之分水岭」,理由是:第一、被授权人已经有充分的机会来挑战其有效性,但仍自愿放弃;第二、双方已经于证据开示程序中进行充分的有效性讨论,因此不同于阻断有效性挑战的诉前专利授权协议[5]

换言之,此案判决认定最高法院于Lear v. Adkins一案中所说的不可挑战条款违反公众利益论点,指的应是证据开示程序前未能充分讨论有效性之时期,专利权人使用垄断性条款来阻断有效性挑战,但一旦于证据开示程序中,双方就诉争专利有效性充分讨论后、此时的不可挑战承诺就不再违反公众利益保护。总结来说,美国诉讼实务中,更倾向于承认证据开示程序 (discovery) 后签署之「和解协议」中的不可挑战条款之效力,而否定未提起诉讼之「专利授权协议」中的不可挑战条款之效力[6]

PTAB对于「不可挑战条款」之态度为何?

目前看来PTAB是不会因为不可挑战条款而拒绝审理复审申请的,即使此不可挑战条款是写在专利诉讼的和解协议中。在Dot Hill Systems Corp., v. Crossroads Systems, Inc., (IPR2015-00822) 一案中,立案阶段的争执重点即为:双方先前和解协议中存在之不可挑战条款是否能阻挡IPR复审程序的立案(institution)?PTAB认为(1)「同意复审程序对专利权人所造成的潜在伤害」并没有大于「剥夺复审权利对被授权人所造成之伤害」(Any potential prejudice to Patent Owner due to institution in this proceeding and joinder of Petitioner in an “understudy” role to the ’1197 proceeding does not outweigh the prejudice to Petitioner of losing its opportunity to challenge the claims of the ’035 patent before the Office.);(2)没有法规明确规定禁反言类型的积极抗辩 (例如让与人禁反言等) 可用于排除IPR复审 (no explicit provision provides for affirmative estoppel-based defenses, such as assignor estoppel, precluding institution of an inter partes review),因此最终同意立案审理此IPR复审程序。

结论

总结以上,普遍存在于专利授权协议中的不可挑战条款,其效力较可能在地院与上诉法院中得到承认、但PTAB的复审程序中则否。另外即使是在地院与上诉法院中,不可挑战条款有效的状况较多存在于「双方已经就有效性进行充分讨论(例如已经过专利诉讼中的证据开示程序)」之后签署的和解协议;相反若是未经有效性讨论的诉前专利授权协议,则更倾向于被认为是阻断有效性挑战的垄断性条款,因违反公共利益而不被承认其效力。不过,根据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对于Dodocase一案的判决,诉前专利授权协议的专利权人或授权人以主张合意管辖条款来排除PTAB的管辖权,对法院申请临时禁制令要求被授权人撤回其PTAB的复审申请,法院是可能同意的。

 

备注: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 本文作者将稿费收入全数捐赠予「财团法人博幼社会福利基金会」

【本文仅反映专家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作者: Johnny Chen
现任: 北京科技大厂专利总监
学历: (台湾)台湾大学信息网络与多媒体研究所
(台湾)中兴大学土木工程学系
专长: 知识产权、美国专利法、专利布局、专利分析

 


 





感谢您阅读「北美智权报」,欢迎分享智权报连结。如果您对北美智权电子报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欲获得授权,请洽:Editorial@naipo.com
本电子报所登载之文章皆受著作权保护,未经本公司授权, 请勿转载!
© 北美智权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34 台湾地区新北市永和区福和路389号五楼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