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期
2021 年 3 月 24 日
  北美智权官网 历期智权报   订阅北美智权报  
 
风行草偃:USPTO持续提高专利复审的立案门坎
李秉燊/北美智权报专栏作家

2020年12月30日,台湾地区智慧局 (TIPO) 就不服专利专责机关就专利申请及专利权有效性等案件之审议决定案件,参考美日等国专利救济制度,预告修正「专利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美国于2011年美国AIA法案即建置专利复审等专利发证后挑战的行政争讼程序,该制度不断演进,并牵动各方专利竞争态势。本文整理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判及上诉委员会」近年对行使限制申请人「重复」或「同时」申请立案之裁量权时的考虑因子,及其争议和对产业专利竞争的影响。


图片来源:iStockphoto

美国专利复审制度与并行诉讼

2011年美国AIA法案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行政体系下,创设兼具准司法审判性质的「专利审判及上诉委员会」(PTAB)和「多方专利复审」(IPR)、「领证后复审」(PGR)与「商业方法专利复审」(CBM)等三种专利发证后挑战的行政争讼程序。其旨在民事诉讼外形塑具公众审查色彩[1]、淘汰质量不佳专利(weak patents)过程费用较为低廉、且时程更为迅速的行政程序作为法院诉讼的替代方案,以减少联邦法院体系负担[2]

有鉴于USPTO的专利复审程序、联邦法院的专利侵权诉讼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于违反美国关税法第337条的专利侵权案件 (简称ITC 337案件)三者之间,系相互平行且可同时进行(parallel, co-pending proceeding)之程序,专利有效性或侵权纠纷的当事人可依个案进度与需求选择适合的场域,甚至是并行专利复审和侵权争讼程序。

为避免当事人滥用并行USPTO专利复审和联邦法院专利侵权诉讼的优势,AIA法案在美国专利法规定有两种限制,包含:(1)专利复审的申请人(petitioner)或利害关系人已向联邦法院提出专利无效确认之诉(Declaratory Judgment),即不得于嗣后再向专利商标局提出领证后复审程序[3];(2)在IPR程序中,申请人、与其利害关系人或与申请人有密切连系之人于收到专利侵权起诉状1年后,不得提出申请[4]。由上可知,美国专利法对并行复审和诉讼制度,仅规定主动于法院提出专利无效确认之诉或收到法院专利侵权起诉状1年后之人,不得再利用专利复审程序;其并未对并行专利复审和ITC 337案件者予以限制,更未有其他针对并行专利复审、侵权诉讼和ITC 337案件的具体明文限制。

诚如上述,由于专利复审得以更迅速、低廉的费用解决专利有效性争议,且主张专利无效的法定举证门坎又低于法院的侵权诉讼,因此专利复审便成为被控侵权人在专利竞争决策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有利战场。惟专利权制度的变迁就像钟摆一样,在保护专利权人私益和兼顾社会公益之间摆荡。此有利于主张专利无效的专利复审战场,在USPTO藉由指定判决先例据以统一见解及实质拘束PTAB裁量权的方式,对专利复审的「立案申请」增加法律所无之限制,恐将钟摆扭转倾向专利权人。究竟USPTO指定的判决先例提高了哪些立案门坎,且待本文说分明。

专利复审先例对立案门坎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专利复审程序的架构。该程序的进行均采取两阶段结构,循序分别为「立案申请」(petition)阶段与「审判」(trial)阶段。换言之,专利复审程序因申请人提出申请而启动立案阶段之审查,唯有经PTAB 认为符合申请门坎者(reasonable likelihood,相当于50%的心证门坎),始会正式立案而进入本案审判的第二阶段。而是否立案的职权,由USPTO局长授权PTAB 于个案行之,且当事人不得针对关于立案与否之决定提起上诉以寻求CAFC的司法审查[5]

除此之外,AIA法案全权赋予USPTO将案件成立后对经济之影响、专利制度整体完整性、是否能达到有效管理等因素纳入考虑后,据以订定裁量是否立案[6]。然而,由于USPTO将该权利转授予辖下各PTAB的行政专利法官(Administrative Patent Judge,APJ)视个案情况予以裁量,在过去没有统一规范的情况下,立案门坎的界定充斥着极高的不确定性 [7],而饱受外界对其是否有滥用裁量权的质疑。

为扭转个案裁量的非议,USPTO于2018年9月成立PTAB判决先例意见小组(Precedential Opinion Panel,POP),其成员包含局长、审查委员和首席行政专利法官。依该新修订的标准作业流程,POP可协助USPTO指定哪些PTAB的最终书面决定是对于后案具有拘束力的先例(precedential),哪些则仅具有指导性(informative),期增加PTAB最终书面决定(final written decision)的可预测性和信赖度[8]

POP成立之后,PTAB即着手指定先例和指导性最终书面决定,对「重复」或「同时」利用USPTO、联邦法院和ITC不同管辖权增加限制。本文以下分别整理PTAB现行对行使限制申请人「重复」或「同时」申请立案之裁量权时的考虑因子。

于专利复审程序重复立案(Serial Petitions)的限制

PTAB将2017年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v. Canon Kabushiki Kaisha案(General Plastic案)[9]指定为「重复」针对同一专利提出请求的IPR案件(即“follow-on” or “serial” petitions challenging the same patent)中,后续IPR能否立案的判例。该判决中确立7点(但不限于)判断基准,并收录于之后的PTAB审理指引,成为正式规则,包含:

1. 是否为同一请求人对于同一专利之同一请求项提出专利复审案的申请(whether the same petitioner previously filed a petition directed to the same claims of the same patent);

2. 前次专利复审案提出时,该请求人是否知悉或应知悉后专利复审案主张之先前技术(whether at the time of filing of the first petition the petitioner knew of the prior art asserted in the second petition or should have known of it);

3. 后专利复审案提出时,前专利复审案是否已进展至专利权人提出初步响应或PTAB是否已作出立案决定(whether at the time of filing of the second petition the petitioner already received the patent owner’s preliminary response to the first petition or received the Board’s decision on whether to institute review in the first petition);

4. 申请人从得知后专利复审案主张的先前技术到提出该专利复审案的时间长度是否合理(the length of time that elapsed between the time the petitioner learned of the prior art asserted in the second petition and the filing of the second petition);

5. 申请人对于专利复审前后案之提出时间间隔是否具合理解释(whether the petitioner provides adequate explanation for the time elapsed between the filings of multiple petitions directed to the same claims of the same patent);

6. PTAB妥善运用有限资源的考虑(the finite resources of the Board);和

7. 依法,对有专利诉讼在前之情形者,提出专利复审案的间隔不能超过一年[10] (the requirement under 35 U.S.C. § 316(a) (11) to issue a final determination not later than 1 year after the date on which the Director notices institution of review)。

并行复审和争讼程序时的立案(Parallel Petitions)限制

PTAB在前述2017年General Plastic案的最终书面决定即暗示其可能基于已在法院诉讼或ITC审理的侵权案,驳回后续针对相同专利的IPR立案请求。

嗣后,PTAB复将2018年NHK Spring Co., Ltd. v. Intri-Plex Techs案(NHK案)[11]和2020年Apple Inc. v. Fintiv, Inc. 案(NHK案)[12]指定为具有拘束力的先例,两先例中作为裁量权时的考虑因子被称为NHK-Fintiv 规则。其中,PTAB在Fintiv案的最终书面决定亦明确揭示6点(但不限于)判断基准,包含:

1. 若PTAB立案进行专利复审案,并行审理诉讼的法院是否会准许或有证据显示可准予暂停诉讼(whether the court granted a stay or evidence exists that one may be granted if a proceeding is instituted);

2. 并行审理诉讼之法院所指定的审判期日,与PTAB做出专利复审案之最终书面决定的计划法定期限,两日期间的接近程度(proximity of the court’s trial date to the Board’s projected statutory deadline for a final written decision);

3. 并行审理诉讼之法院诉讼程序中,法院与诉讼当事人的付出程度(investment in the parallel proceeding by the court and the parties);

4. 专利复审案和并行审理诉讼之法院诉讼中,两者提出争点的重迭程度(overlap between issues raised in the petition and in the parallel proceeding);

5. 并行审理诉讼之法院诉讼中的被告,与专利复审案申请人是否隶属于同一实体(whether the petitioner and the defendant in the parallel proceeding are the same party);和

6. 影响PTAB行使裁量权的其他情况,包括案件实质内容(other circumstances that impact the Board’s exercise of discretion, including the merits)。

小结

前述种种判例和规则修订显示PTAB近年着力于IPR程序效率与公平性。其归根究底主要在于PTAB欲防止产业界重复提起IPR之审查,使专利权人疲于讼累、消耗专利行政主管机关的有限资源,亦强调程序上的正当与公平性,以扭转学术与实务界认为IPR为专利杀手(patent killer)的形象。然而,笔者认为此举诚然会增进IPR程序的经济性和跨管辖权与审判机构 (cross- jurisdiction and tribunal)的判决一致性,但相对来说,亦以行政权调整人民循公众审查机制举发无效专利的门坎,而相当程度限制了国会清楚赋予公众以不同证据标准挑战专利有效性的权益,产业界也应随之调整自身策略[13]

 

备注: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本文只反映专家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李秉燊  
作者: 李秉燊
现任: 北美智权报 专栏作家
学历: 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硕士班
台湾地区交通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台湾地区交通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硕士生(径升博士班)
台湾地区阳明大学医事技术暨检验学系硕士
专业资格: 2018年度台湾地区专利师考试及格
2014年度台湾地区医事检验师考试及格

 


 





感谢您阅读「北美智权报」,欢迎分享智权报连结。如果您对北美智权电子报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欲获得授权,请洽:Editorial@naipo.com
本电子报所登载之文章皆受著作权保护,未经本公司授权, 请勿转载!
© 北美智权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34 台湾地区新北市永和区福和路389号五楼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