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生技产业高峰论坛」日前在台湾台北市举办,台北市产业发展局长林崇杰表示,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与挑战下,加速台湾生技产业发展,生技、医疗领域已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重点发展产业,生技产业在台北市蓬勃发展,截至2019年底,生技企业已成长达555家,约占台湾生技厂商的25.8%,2019年更创下2,305亿元营收,占台湾生技产业比重超过六成(63%),显见台北市生技产业成为带动台湾生技发展的火车头。
图一、台北市产业发展局主办「2021 台北市生技产业高峰论坛」,
今年主题锁定「突破疫情封锁线,翻转新生医时代的关键布局」。
图片来源:台北市产业发展局
AZ的经验谈:疫情改变了什么?
台湾阿斯利康(AZ)总裁陈康伟当日在论坛中以「突破疫情封锁线-翻转新生医时代的关键布局」为主题,分享国际药厂如何与生技新创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8月,AZ和英国牛津大学(Oxford)大学共同的开发新冠疫苗,已提供约10亿剂疫苗给全球170几个国家。2020年3、4月间,才听闻AZ要与牛津大学合作研发新冠疫苗,陈康伟对此觉得非常惊讶与自豪。虽然AZ过去在疫苗领域并没有太多的研发经验,但因具备开发大型临床研究能力,且能帮助牛津大学快速建置大规模生产,加上AZ承诺在疫情期间以无营利的模式,将新冠疫苗供应到全球,促成牛津携手AZ合作的重要关键。
陈康伟认为,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最大的改变,是大幅缩短了新药研发的时间,从病毒基因定序、疫苗研发注射到第一位受试者体内,只花了104天,这是陈康伟在业界20年以来不曾想象的事。过去从临床实验结束到新药审核,至少要4~5年时间,在疫情期间整个缩短,去年12月底就在英国拿到紧急使用授权(EUA),对大药厂和研究团队而言,值得去省思为什么这在疫情期间才做得到?同时,疫情也快速推展了药厂的生产规模,让各国厂商间有更多的合作机会,AZ签署合约与全球25个药物研发生产外包(CDMO)伙伴合作,从原料生产到制造充填,一同建立新的生产线,希望更快速稳定地提供疫苗给全球。AZ目前也在进行次世代疫苗研究,以因应变种病毒的侵袭。
AZ在2020年投入60亿美元进行R&D,等于四分之一的营收都用在研发。目前为止,AZ在全球有超过800个研究项目是和新创和其他机构合作研发,AZ也成立数位健康研发部门,投入制药研发的「数位转型」。陈康伟指出,促进新科学、企业家精神、以病患为优先、做正确的事情,是AZ经营的重要价值观。
图二、AZ研发三大主轴
图片来源:2021/9/10「台北市生技产业高峰论坛」,陈康伟简报资料
陈康伟表示,AZ研发的三大主轴是肿瘤学、心血管与肾脏代谢科、免疫与呼吸道疾病。近几年来AZ聚焦在精准医学发展并投入制药研发的数位转型,并获得很好的进展。首先,AZ藉由多组学(Multi-omics)来更深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例如, AZ近期与英国的UK Biobank合作,在《Nature》上发表研究:第二是研发设计细胞治疗(Cell therapy)等次世代疗法;第三,利用AI更精确预估临床治疗的成功率;第四,运用数位工具来优化临床病患的照护模式。这四大面向都需要仰赖与各方合作才能达成。
图三、AZ「数位转型」的四大面向
图片来源:2021/9/10「台北市生技产业高峰论坛」,陈康伟简报资料
目前AZ在全球有三个研发(R&D)主要基地,包含英国剑桥、美国盖瑟斯堡、瑞典哥德堡。AZ认为「创新应来自全球」,因此积极推动生医创新与国际链结,除了传统三大研发基地之外,AZ还挑选出全球17个有潜力国家,设立健康创新中心A.Catalyst Netwoek。
图四、AZ的全球A.Catalyst Netwoek
图片来源:2021/9/10「台北市生技产业高峰论坛」,陈康伟简报资料
疫情对于医院系统的改变
台北医学大学特聘教授陈瑞杰则分享COVID-19疫情对于医院和医疗系统的改变。根据麦肯锡公司(McKinsey)的报告,COVID-19疫情让不仅让全球国家空转两年,且对全球造成严重损失,截至2025年前,全球因COVID-19疫情损失将高达16到35兆美元,相当于耗费近两年的美国GDP。疫情还造成许多长期结构性的影响,涵盖教育、贫富差距、通货膨胀、健康问题。
陈瑞杰认为,医疗服务的数位转型并不限于医院,还需要结合5G、ICT、物联网、资讯安全和金融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智慧医疗健康产业才能成型。此外,医疗系统的新典范,将从医院/医学中心转向诊所,如非住院手术中心(Ambulatory Surgical Center, ASC)和紧急护理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再由诊所转向家庭,可以看到这次疫情让居家住院(Hospital at Home, HaH)和远程医疗发挥到淋漓尽致。
图五、疫情后的医疗系统新典范
图片来源:2021/9/10「台北市生技产业高峰论坛」,陈瑞杰简报资料
COVID-19疫情也重写了健康照护模式,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医生和病人都希望减少彼此接触,有效的远程医疗更显重要。若能以远程医疗进行「超前检伤分类」(forward triage),从源头做好病人的检伤分类,将有效减少急诊室成为群聚的源头。而在疫情趋缓后,仍应持续推动各项创新服务,促进远程医疗常态化。陈瑞杰相信,远程医疗能够成为实践社会正义及落实医疗平权的重要工具,帮助行动不便者节省往返成本,不让时间、距离成为降低就医意愿的因素。
数据源:
- 2021/9/10,台北市政府产业发展局「台北市生技产业高峰论坛」,陈瑞杰、陈康伟简报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
|
|
作者: |
吴碧娥 |
现任: |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
学历: |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 |
经历: |
骅讯电子总经理室特助
经济日报财经组记者
东森购物总经理室经营企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