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期
2019 年 5 月 22 日
  北美智权官网 历期电子报   电子报订阅管理  
 
破除GDP的迷思:拼经济也得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诅咒
林士清/北美智权报专栏作家

一般社会总有拼经济等于拼GDP的迷思,以为高GDP就是经济繁荣的象征,多国政府无不打着拼经济的旗号迈进,但GDP无法反映真正的国民福祉。事实上,倘若将GDP成长作为衡量经济的指标,2011年台湾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IMF)预测,2022年台湾人均将达到3万美元,这已是不俗的成绩。

一般社会对于GDP有着一厢情愿的迷思,所谓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毛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以,GDP其实是一种流量的概念,反映的是一国在居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上的变化。黛安‧柯尔(Diane Coyle)在「GDP的多情简史」一书中,开宗明义地说明为何每个国家都爱GDP?因为可以骗取选票!尤其最受人民喜欢的政见,就是「拼经济」!

GDP并不是被设计来衡量国民福祉或幸福,仅是政府财政收支的记账本。起初,GDP其实被拿来评估国家可以花多少钱打仗;后来,不论是战争支出、战后收拾残局,都会对GDP成长造成极大的贡献,GDP被拿来算不打仗,可以省多少钱。

曾经有人想过GDP应该要能够衡量国民福祉,但最后仍不敌政治斗争。严格来说,GDP其实不是故意忽视你我的幸福生活,而是一开始,幸不幸福这件事,就不在GDP的考虑范围内。GDP增长率乃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增长;名义GDP增长率,则是直接用GDP总量计算的、未剔除物价变动的增长率。而GDP总量,是未剔除物价因素的名义数值,所以说真实的情况,可能只有数据的一半。

对于GDP误判的第三类型错误


图片来源:pixabay

政治学告诉大家,执政者通常会关注「经济成长」来保住政权,在野党时常高喊「分配正义」来扭转下一次大选的态势。靠国家几个人来决定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经济成长无论如何总是有限,资源都会流向特权份子;靠大家两只手一个头脑的自由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可以是无限且多元,自由繁荣由全民共享。操控国家机器的执政者握有绝对经济大权,政客集体啃食最强的权力春药,却是当代政治最无情的真实现况。

有不少执政者会陷入一个GDP成长的迷思。GDP是一种信息,作为社会中个人生产的加总,重点并非总量,与薪资、人民生活幸福之间并无绝对关系,我们可将GDP作为衡量一国财政收支的工具,而非被设计来衡量国民福祉。GDP本身是一种会计帐,但其账目复杂数据又难以精确。或许,政府的财经部会可将GDP作为一种施政上的参考指标,而且认真调查、编制促使GDP尽量反映现实层面,供研究者及全民参考应用,切勿将GDP作为施政的唯一目标,枝微末节地追求GDP成长的政府。

对于GDP错误的观点,会产生忽略现实层面的观点,犯下统计学上所说的「第三类型错误」(正确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国际经济学家利用GDP的演算对尼日利亚下了一个评估:如果考虑行动电信和好莱坞电影之类繁荣产业的成长,2014年尼日利亚的GDP会一举增加40%,奈国的经济规模会直追南非。尼日利亚或许不像英国或美国那么富有,但这个在GDP指标意义下的穷国,却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

另一个例子是70年代的英国,因为负债与GDP提供的警示,工党政府而决定力行撙节,争取国际货币基金的紧急贷款,但这个警示最后被证实夸大经济危机,英国实际上根本不需要这笔贷款。事实上,当代国家仍然需要一个衡量工具,为评估国家财政,藉以确认施政方向。然而,黛安‧柯尔在此书中要告诉大家的是:GDP在廿世纪也许是很好的衡量工具,却越来越不适合21世纪的经济现况,因为21世纪的经济火车头是创新、服务与无形商品。

中国大陆也陷入GDP迷思

中国大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官方发布的经济数据长年来就一直被各界质疑,中国真实的GDP总量,多年来已成为诸多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按照官方数据,2017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3兆美元,仅次于美国19兆美元,且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2014年甚至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大陆应当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过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未来恐怕受中等收入陷阱的诅咒,变成又老又穷的华夏国度。

从1993年中国大陆正式将GDP作为核心经济指标算起,根据GDP增长率数据计算,过去26年来(1993-2018),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6%,名义GDP年均增长更高达13.4%。不过,深刻了解中国大陆政府与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必须理解政府和国企靠大举借债来投资发展经济;近年来中国力推去杠杆,就是为了缓解这种债务经济所积累的巨大风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大陆大力发展动出口来拉动经济;美国总统川普发起的美中贸易战,已经对中国大陆的出口造成了下滑的压力。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一直靠债务和出口驱动,无论是中国或是各国经济学家们,对这一点并无异议。然而,主要的异议是,中国大陆通过高负债和出口发展起来的GDP,到底是「蛋糕」还是「泡沫」?中国官方持续强调GDP的重要性,就是希望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纠缠,倘若GDP是不断吹捧的泡沫,恐怕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诅咒。按照国际货币基金(IMF)预测,2022年中国人均GDP可突破1万美元,而台湾人均将达到3万美元,双方谁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或中高等收入陷阱带来真正的国民福祉,才是我们衡量GDP的真实意义。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本文仅反映专家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作者: 林士清
现任: 北美智权报专栏作家
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班
学历: 台湾地区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
台湾地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组&中国大陆研究学程
经历: 台湾地区台湾经济研究院南台湾项目办公室/组长
台湾地区台湾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台湾地区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一所/兼任助理研究员

 


 





感谢您阅读「北美智权报」,欢迎分享智权报连结。如果您对北美智权电子报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欲获得授权,请洽:Editorial@naipo.com
本电子报所登载之文章皆受著作权保护,未经本公司授权, 请勿转载!
© 北美智权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34 台湾地区新北市永和区福和路389号五楼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