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
2015 年 3 月 11 日
  北美智权官网 订阅电子报
 
恩智浦并购飞思卡尔,角逐物联网领导权?
蒋士棋╱北美智权报编辑部

在半导体产业中,并购已经不是新闻,想要打入世界级的市场,不藉由并购手段扩张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恩智浦买下飞思卡尔也是如此。只不过,这桩并购案的意义并不只是市占率扩张或技术布局,而是物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更加明确,以及台湾必须急起直追,以免离国际大厂越来越远。

半导体业并购案又一桩。就在三月初,来自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NXP),以总金额将近12亿美元(约330亿元台币)的代价,买下总部位于美国德州的飞思卡尔(Freescale)。

就这两家公司去年的绩效状况来看,等这桩交易完成后,新公司的营收可望突破百亿美元的门坎,与东芝半导体(TOSHIBA)、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TI)等平起平坐。

这两家公司虽然分居大西洋两岸,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都是大型科技科技公司进行事业体分割后、由私募基金业者接管的产物:恩智浦的前身是飞利浦(Philips)的半导体部门,2006年时被卖给KKR为首的私募基金;飞思卡尔则源自摩托罗拉(Motorola),2003年曾独立上市,后来又在2006年时被百仕通集团(Blackstone Group)为首的财团买下。

再者,他们所专长的技术领域,也是近来相当火烫的物联网概念,例如恩智浦在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早已是全球领导者,台湾人手一张的悠游卡以及Apple大力推广的Apple Pay,背后采用的都是恩智浦的技术;而飞思卡尔则是在嵌入式系统、尤其是车用半导体居领导地位。

两者唯一不同的是,飞思卡尔的财务压力,已经到了非处理不可的临界点。

根据最新出炉的2014年年报显示,飞思卡尔在2014年底的长期负债高达55亿美元,但总资产却仅有32.7亿美元,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若是在台湾,这样的公司早就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的程序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恩智浦还愿意下重本买一家几乎要破产的公司?

答案也是藏在财报数字里。虽然资不抵债,但是飞思卡尔的现金流量表显示,2014年时营业活动产生了5亿美元的现金,其中将近一半,更是来自于三年来首度由负转正的税后净利所贡献,显示营运面正在逐渐改善当中。

此外,飞思卡尔的投资也毫不手软,这三年来花在投资上的金额也高过7亿美元。这也是为什么飞思卡尔的营收能够连续三年成长,而占比最高的车用电子(Automotive MCU)部分,在2014年成长了将近10%(见图1)。

图1:飞思卡尔近三年来营收分布状况

数据源:飞思卡尔年报

前期文章(2015年,万物联网时代正式来临)已经提及,在物联网的世界中,传统的资通讯产品都会面临成长瓶颈,资策会MIC更预估,从2015年开始,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机以及平板计算机的出货量将会逐年衰退;相对地,在个人健康、行动支付、智能运输等应用层面上,才看得到物联网的成长力道。

其中,由于美国运输部已经宣示,从2016年开始,车对车通讯(V2V)将成为新车的标准配备,使得车用半导体市场的成长力道备受瞩目;分析机构Analysys Mason预估,到2024年时,将有约90%的汽车具备联网功能,市场规模更将高达310亿美元。

在此趋势下,恩智浦出手并购飞思卡尔,不但能立刻取得在车用半导体市场的领导地位,更能藉此掌握飞思卡尔在嵌入式系统、MCU等领域的专利技术。

根据IHS估算,两家公司在合并前,在车用半导体市场排名分别在第四、第五左右,但合并后的新恩智浦立刻跃升为市场的龙头老大,日本的瑞萨电子(Renesas)、德国的英飞凌(Infineon)还有美国的TI都被甩在后面(见图2)。

此外,从2010年开始,飞思卡尔的美国专利进入获证高峰期,每年的获证量都在400件以上,这对于恩智浦日后要巩固领导地位将大有帮助(见图3)。

图2:2014年全球前十大车用半导体厂商

数据源:IHS

图3:飞思卡尔历年美国专利公开案与获证案统计

数据源:Patentcloud.com

这桩交易也改写了全球半导体业的竞争版图。如前所述,合并完成后的新恩智浦将因为营收规模扩增,挤进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商之列;其实,如果把专注代工的台积电、以内存为主力产品的美光(Micron)和SK海力士(SK Hynix)忽略不计,新恩智浦已经具备挑战前五大的实力。再加上不管恩智浦或者飞思卡尔,在2014年都有两位数的营收成长率。

可以预见的是,为了不被淘汰,半导体产业的并购绝对会持续进行下去(见表1)。

表1:201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排名预测

对台湾来说,这桩并购案表面上影响不大,因为恩智浦与飞思卡尔所擅长的领域,与台湾的IC设计业重迭性并不高,反而是台湾的IC制造业还有从中受惠的可能。

但实际上,从资策会的趋势分析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来看,未来半导体产业的新商机,将发生在机器对机器(M2M)通讯,而不是台湾专精的手持式装置上。

当后者的整体市场逐渐萎缩的同时,前者才刚进入成长阶段,产品种类也开始多元发展,台湾的科技业以及政府当局,绝对不能错失这波大趋势。

 

作者: 蒋士棋
现任: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学历: 政治大学企管系
经历: 天下杂志记者
今周刊记者

 


 



感谢您阅读「北美智权报」,欢迎分享智权报连结。如果您对北美智权电子报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欲获得授权,请洽:readersvc-cn@naipo.com
本电子报所登载之文章皆受著作权保护,未经本公司授权, 请勿转载!
© 北美智权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34 台湾地区新北市永和区福和路389号五楼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