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
2015 年 05 月 20 日
  北美智权官网 订阅电子报
 
智慧医疗将扭转台湾“血汗医院”困境?
吴碧娥╱北美智权报 编辑部

最近美国有一家公司,利用Google Glass纪录医生行医问诊所有的过程,当作对于医生的保护,这项计划顺利募得2,000万美元的投资。消息传回台湾,很多医生都说要买Google Glass,因为替病人看诊时最好完整纪录,病人与家属可以自行上网点阅,免得未来有医疗纠纷时,病人说要提告,医生连自保的证据都没有……

层出不穷的医疗纠纷成为近日新闻焦点,医患之间对立关系日形紧张,由台湾地区“卫福部”所推动的《医疗纠纷处理及医疗事故补偿法》已完成审议,可能于近日完成立法。虽然此法号称希望补偿患者、要促进医病和谐,不过就医师的观点来看,要用医纠法改善医疗纠纷,恐怕是「提油救火」。[1]

「医疗意外」是人力无法预测或改变的,但医疗纠纷要预防的则是打错针、开错刀、给错药等「医疗错误」。以给药错误为例,根据台湾病人安全通报系统的统计,从2008年开始药物事件便跃居通报案件的第一位,每年约有1.9万件,其中有560余位患者遭受中度以上的伤害,900余位患者遭受轻度伤害。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药物事件的错误有43%发生在医嘱开立阶段,27%发生在给药阶段,16%发生在药局调剂。[2]

进一步来分析2014年第4季通报的药物事件,最多是从医生开立医嘱时就发生错误,再来是给药时搞错。无论在医院与精神科医院,造成药物事件的原因皆以人为因素为最高,其次则为系统因素,例如工作状态/流程设计因素(可复选)。

图一、医院药物事件错误发生阶段

数据源:台湾病人安全通报系统2014年第4季报表
注:(N =5,445 ;N为本季通报事件数;此项目为复选)

图二、医院药物事件给药错误阶段之错误项目明细

数据源:台湾病人安全通报系统2014年第4季报表
注:(N =1,586 ;N为本季「医院药物事件给药错误阶段」事件数;此项目为复选)

台湾的护理荒到底有多严重?

依台湾地区“卫福部”试评鉴数据统计,二百家医疗院所的不及格率竟高达七成五!过去在临床上,小夜班一个护理师要照顾十五到二十个病人,大夜班一个人更要照顾二十至三十人,说是「血汗医院」,实在一点也不为过。根据国外研究,一个护理师照顾六病人已是极限,若加到八个,死亡率将增三成。台湾护理人力的严重缺乏,当然是影响医疗照护质量的关键。

台湾过去在进行评鉴医院时,只有将白天班的护病比列入评鉴项目,直到今年才正式将三班护病比都纳入医院评鉴,不过离医改会目标的1:7,仍有很大差距,且护理长也能纳入照护名额灌水计算,地区医院更允许到1:15,还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表一、医院评鉴基准「急性病房全日平均护病比」

数据源:健保署104/3/27

苏怀仁:推动智慧医疗 以乡村包围城市

从台湾的医疗照护现实环境来看,仍是高度依赖护理人力,因此导入智慧化和自动化,是减少人力依赖的重要工作。台湾地区“工业研究院生医与医材研究所”所长邵耀华透露,已过世的台湾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顾问苏怀仁,生前对于推动智慧医疗也非常有兴趣。苏怀仁曾经告诉他,医院体系是保守的,台湾若要推动智慧医疗,一定要采取「乡村包围城市的作法」,让病人去告诉医生,「为什么人家有你没有?」美国很多医院都是因为病人反应,「隔壁医院有你们没有的设备,所以我要去隔壁医院」,成为促使医院更新设备的力量。客户之间若形成需要,医院自然就会改善。

台中荣民总医院是全台第一家实施电子病历的医院,包括护理纪录、给药及执行治疗纪录。以病患的呼吸监护为例,台中荣总将呼吸治疗科仪器联机,并产生电子化窗体,改善传统手填式呼吸监护纪录单的缺失,可减少人为发生错误的机率。另外,台中荣总也已导入无线传输生理量测系统(WiDAS),可与现阶段大部分的医疗仪器连接,透过数据传输,大幅减少护理师花费在抄写数据的时间,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减少护理师不一定必要的工作投入。

图三、无线传输生理量测系统(WiDAS)操作示意图

图片来源:台中荣民总医院

改善医疗效率 医院走向智慧化

要推动智慧医院,最常见的作法是从改善医疗的基础设备做起。移动医疗推车(Medication Cart)是透过无线技术环境,整合院内医疗信息系统(HIS),实现模块化触控接口,让护理人员只要利用触控点选查询,就能确认病患的生命征象及给药状况,并得到院内实时数据的交换,达到给药自动化;而医师也能登入查询各种化验单或影像及医嘱医令、处方修改、病摘等,方便医师完成医护作业,并能进一步结合电子病历之应用。

图四、凌华科技推出的智慧化的移动医疗推车。

图片来源:凌华科技

要改善住院医疗环境,智慧化的病床照护系统也是智能医疗的发展重点。像是广达计算机的「QOCA spt智能床边照护系统」,可与医院医疗信息系统整合,医师可以直接在床边调阅检查报告与X光片,向病人解说病情。病患也可透过QOCA spt发出点滴呼叫及专责护理人员呼叫,查询住院信息、医嘱及观看卫教影片,并使用电视、广播、游戏、视讯通话、社群网络等个人化娱乐服务,以提高病人住院期间之满意度。护理人员使用的QOCA spt智能照护装置,能综览病患状态,并透过电话或视讯与病患实时沟通。在紧急状态时,系统的群组广播功能可以发出文字或语音消息,同时联系相关医护人员。

图五、思科与广达计算机合作推出的「QOCA spt智能床边照护系统」,强调以病患为中心的医护环境。

图片来源:广达电脑

Google Glass 化身医生的第三只手

在各项穿戴式装置中,可协助医生获取实时信息、又不用使用到双手的Google Glass,已在手术治疗、医疗教学等许多领域有实际的应用。像是美国史丹福大学医学院的心胸肺外科部门,已在复杂的手术中利用Google Glass技术来锻炼住院医生的开刀技术,只要开刀的医生配戴Google Glass,就能将看到的景象传达给其他Google Glass用户。[3]位于美国波士顿的贝斯以色列医疗中心,使用Google Glass 建立了一个急诊病患数据库,过去医生必须先登录患者信息系统查看病人的信息,现在需要急诊时,医生可透过扫瞄病房门口的二维码,获取每位病人的资料,这种作法能改革急诊室诊疗方式,减少时间的浪费。[4]印度也有骨科医生以Google Glass协助进行足部手术,还能同时检视X光与核磁共振的图像,并用网络实时转播手术过程。[5]

图六、美国已有医院在急诊室导入Google Glass建立病患数据库。

图片来源:http://geekdoctor.blogspot.tw/.../

2017年 移动医疗产值将达265.6亿美元

2013年移动医疗营收达24.5亿美元,拓墣产业研究所(TRI)预估,至2017年将成长至265.6亿美元,欧盟预估至2017年,全球将有34亿人口拥有智能型手机,透过智能型手机的行动健康应用APP,将为欧盟节省约990亿欧元的健康成本。

时至今日,已有超过4万个关于健康的APP在智慧手机市场上提供下载,穿戴式装置和手机行动健康APP无疑扮演智慧医疗的连结管道,未来的健康管理虽然突破了传统时间、地点的限制,但困难的是使用者端和医院间的结合,从穿戴式装置收集来的数据,医生是否真的能用、能怎么用?一般民众若不具医疗专业,在使用时会不会因此造成误判?都是当前智慧医疗需要重视的新课题。

备注

 

作者: 吴碧娥
现任: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学历: 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
经历: 骅讯电子总经理室特助
经济日报财经组记者
东森购物总经理室经营企划

 


 



感谢您阅读「北美智权报」,欢迎分享智权报连结。如果您对北美智权电子报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欲获得授权,请洽:readersvc-cn@naipo.com
本电子报所登载之文章皆受著作权保护,未经本公司授权, 请勿转载!
© 北美智权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34 台湾地区新北市永和区福和路389号五楼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