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
2015 年 06 月 17 日
  北美智权官网 订阅电子报
 
专利只要用心栽培 士兵也可变皇后
李淑莲╱北美智权报 编辑部

4月22日,当美国密执安州联邦陪审团一致认定日亚化拥有的两项 LED 专利(美国专利号5,998,925及7,531,960)无效时,亿光便好像在西洋棋中顺利挺进对手底线的士兵,顿时变成皇后。

之前友达在LCD面板专利战中,也曾战胜LG,这种「逆转胜」的结果,让台湾厂商都很兴奋,尤其是亿光这次初步「击倒」了2项日亚化在LED产业中「门神级」的专利,完成了一项几近不可能的挑战,不禁让台湾厂商重新思考专利布局及分析运用之战略性地位的重要性。

在5月上旬台湾地区“工业总会”举行的一场「创新的专利布局与分析运用」研讨会中,前台湾地区“工研院电光所”专利经理,现任威尔立国际智权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昱辰将专利比喻为西洋棋中的士兵,认为即使是「小」专利,只要用心经营,总有一天会在过关斩将走到对手底线之后,顺利升级为皇后,在专利战场 (棋盘) 上畅行无阻[1]


图片来源

如何用心栽培,让小兵升级为皇后?这是很多台湾企业都很关心的议题。余昱辰认为应该从企业专利管理及布局角度去思考。

先从台湾目前的专利困境来看,余昱辰指出台湾在专利方面有许多指数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的,包括(1) 研究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2) 单位人口数的专利申请量、及 (3)美国专利申请量等。然而,在这种「领先全球」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却是专利入超金额已超过50亿美金,甚至正迈向百亿美元中。

从以上数据看来,台湾企业重研发、积极申请专利、也拥有许多(美国)专利,但为什么无法成功的让专利变为资产,进而从中获利?相信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专利布局及经营所致。 余昱辰进一步分析了台湾专利环境在现实中的优点及劣势,在劣势的部分,相信台湾很多在中小企业专利或智权部门服务的员工,都应该有深切的共鸣:

(1) 投资者过度追逐短期利益,迫使许多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无法思考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专利投资便成为公司的一种负债。由于专利需要长期投资,因此在面临财政压力的情况下,专利的优先程度永远是排在最后的。

(2) 面对欧美日大厂,台湾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资源与人才相对匮乏;专利投资因此成为很大的负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便会影响到台湾厂商在专利布局上的考虑。像台湾厂商申请专利普遍只涵盖美、中、台三地,而欧美日大厂则会把欧洲、印度等地也会覆盖。

(3) 由于专利的「价值」没有标准,加上对此领域认识不深,因此台湾金融机构对于专利资产放贷相当保守,使得台湾的专利缺乏资产流通的途径,不易变现。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使得企业经营者觉得专利是负债而不是资产。

何谓好的专利?

什么专利才是「好的专利」?这是一个每个研发人员、智权从业人员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余昱辰先点出了一般人对专利的3大迷思:

(1) 好的专利=了不起的技术? 基本上,技术层次高自然可以取得影响力较大的专利,但因为专利是技利与法律层面结合的产出物,因此,「好的专利=了不起的技术」这个观念不全然是对的。

(2) 这个专利概念那么简单,一定会无效的嘛 (或是「干吗要申请」?) 假设一个专利概念随便找找就一堆前案,或是很早就有人这么做,就不需要申请专利了吗?其实也不尽然。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这是一项热门或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有时候反而在企业专利组合上不可缺少,这时候如何改良及回避就很重要。

(3) 数大就是美?只要申请得够多,自然就会产出有用的专利? 这是一个普遍的迷思,但答案是否定的。试想台湾的企业又不是都像台积电或是鸿海般财力雄厚,如果都是一直追求量,对小企业来说会造成很大的财务压力。

很多台湾企业的老板可能都质疑过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门,认为他们花那么多钱申请那么多专利,究竟有没有用;而且一天到晚给人家告,空有一大堆专利却发挥不了功用,既不能授权赚钱又没有防御能力……

事实上,不止是台湾的企业,一份美国的研究也显示,在高科技企业中,少于5% (约只有2%) 的专利对企业来说是必须的,竟有高达50%的专利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因此在3个美国专利中便会有2个因企业放弃维护而失效(见图1)。

图1. 高科技企业之专利组合剖析

图片来源

另外,余昱辰指出在传统专利运作制度下,其价值分布是呈金字塔状的:

  • 最低层有50%的专利价值少于500美元
  • 顶级10%的专利价值超过12万美元
  • 顶级1%的专利价值超过120万美元

余昱辰表示,如何将公司顶级价值的专利从1%提升到5%或甚至是10%,该是许多企业共同的目标。

回到刚才的问题:什么专利才是「好的专利」?套住谚语:「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余昱辰认为:「不管技术层次高或低,权利项抓得到对手产品的就是好专利」,因此,我们应该致力让这种好的专利在企业内的比例提升。

主动式三维度专利布局法

为了有效掌握技术、市场及对手状况,余昱辰提倡「主动式三维度专利布局法」,三维度分别是:

  • 技术:「技术专利布局」
  • 产品:「产品专利布局」
  • 法规:「法规专利布局」

余昱辰指出,当这3者各自为政,没有关联时,所产出的专利多属「空包弹」;相反的,当三位一体操作时,产生出来的专利影响力便十分广泛。因此,即使没有了不起的技术,也能申请到了不起的专利。此外,余昱辰建议企业内部团队需要有一位「专利总操盘员」来担任整合及协调的工作,这部分不宜过度依赖外部资源。

除了以上对专利价值的认知、迷思及基本布局概念外,余昱辰也分享了许多国外大厂如Apple、Philips的专利布局实例、以及三维度专利布局实例,北美智权报将于下一刊期继续与读者分享。

备注:

 

作者: 李淑莲
现任: 北美智权报主编
学历: 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
经历: 半导体科技杂志(SST-Taiwan)总编辑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总编辑
日本电波新闻 (Dempa Shinbun) 驻海外记者
日经亚洲电子杂志 (台湾版) 编辑

 


 



感谢您阅读「北美智权报」,欢迎分享智权报连结。如果您对北美智权电子报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欲获得授权,请洽:readersvc-cn@naipo.com
本电子报所登载之文章皆受著作权保护,未经本公司授权, 请勿转载!
© 北美智权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34 台湾地区新北市永和区福和路389号五楼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