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工程专栏
 

3D一出 万夫莫敌?

作者╱资深企业专利工程师 黄琴文
2011/05/30

作者简介
黄琴文

现职:
现任台湾地区某大电子公司资深专利工程师

学历:
美国Franklin Pierce Law Center知识产权硕士

3D,就像iPad一样,真的不是什么稀奇的技术,但是能够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就是好产品。业务、研发与专利三者其实密不可分,业务或许较能贴近消费者需求以及未来几年的产品趋势,而研发人员了解的是体现创意的技术细节,企业专利工程师能够做的是让创意发挥到极致,但是如果这个创意先天不足,企业专利工程师有时也无能为力。

虽然3D电影一点都不新奇,但最近有一部由中国古典小说改编的3D电影,硬是抢尽了所有电影的锋头,上映不久便狂卖新台币1.5亿!

全球第一部3D情色电影,免不了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不过,看倌的评价十分两极,有的说,它是一部喜剧,因为它的點子太过夸张,让人看了之后不禁喷饭,有的则说,它是一部悲剧,看完后久久无法释怀,而更多网友走出戏院后大骂被骗,因为3D的焦点全在刀、枪与血,但谁要看这些。

3D,就像iPad一样,真的不是什么稀奇的技术,但是能够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就是好产品。犹记iPad刚面市时,媒体挞伐之声不绝于耳,说iPad只是iphone的放大版,如今却吸引业者们竞相投入平板计算机的开发。

谁不希望能推出像iPad一样的抢手货?但是消费者的心实在是变幻莫测。谁又不希望经手的专利有一天能经得起考验?专利布局对于企业专利工程师而言,正是个难以预测又没有正确答案的考验。

虽说专利与产品不一定划上等号,但是专利依照大部分国家的规定必须在产品面市之前提出申请。而为了出货而专利的产品,确实比较贴近消费者,在10年甚至专利期即将届满前更有机会展现其专利价值。

企业专利工程师始终要面对专利质与量的两难,一方面希望拥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又怕这千军万马只是老弱残兵不堪一击。而质与量的两难,似乎是各个企业的必经过程。

密密麻麻的专利分析与策略布局、刊登在媒体上的专利数量较劲、又或是干脆将获证的证书砌成一面专利墙,如果企业主重视专利,如上所述的战力展示似乎俯拾即是。

每年各国知识产权局都会公布去年的获证统计数字,虽然专利数量是个战力指标,但是在追逐数量成长的过程,也可能造成企业专利质量停滞不前的绊脚石。

企业专利工程师苦恼专利布局方向是否正确,苦恼着专利数量与质量的均衡,苦恼着手上可用的子弹太少敌人太多,一不小心就乱了阵脚。为了冲刺专利量订绩效发奖金样样来,短时间或许看到了构想排山倒海而来,但仔细一看却是毫无章法的东拼西凑。

那么,奖金要不要继续发?当然要,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果没有适当的奖金制度,已经被工作折腾到筋疲力竭的员工不会想要投入专利这条额外的生产线。

把专利当绩效吗?不得不提的结果,可能导致更多天马行空缺乏技术细节流于急就章的构想,得花费更多的人力资源来过滤与筛选。

定期举办研发会议提升专利质量?围绕着热门技术的研发会议未必对于专利质量提升有帮助,如果对于热门技术涉入不深,即便想要集思广益,也未必能撞击出火花。

很多企业内部都有发明大王,但是发明大王所产出的专利和公司重要产品的连结关系又是如何?漂亮的统计数字让人目眩神迷,但是数字背后的真相有时更让人胆战心惊。

 要提升企业专利的质与量,不是光靠发发奖金就可以凑合出来,也不是规定研发人员每年固定申请件数便有实际作用,更不是定期会议就可以解决,平日靠几个发明大王撑撑场面,等到诉讼一来,一切都真相大白。

业务、研发与专利三者其实密不可分,业务或许较能贴近消费者需求以及未来几年的产品趋势,而研发人员了解的是体现创意的技术细节,企业专利工程师能够做的是让创意发挥到极致,但是如果这个创意先天不足,企业专利工程师有时也无能为力。

这些鼓励研发的手段有时有如双面刃,过犹不及,或许企业主必须先舍弃追求专利数量的价值迷思,再谈专利质量的提升。看看自己的产品属性定位与生命周期,站在竞争对手的立场上反思自己专利布局的漏洞在哪里。

 大家都想要创造出如iPad般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也想模仿苹果公司在推出产品之前便全面布局与产品相应的专利,回头想想,产品与专利之间的距离如果太远,再多的手段也是枉然。

很多电影都诉求3D,但显然3D并不是电影叫不叫好卖不卖座的主因。专利,也不是什么特效药,在产品贴上再多专利申请号,消费者不买单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