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工程专栏
 

P2P公众专利审查制度 ─ 民主悲剧还是开明喜剧?

作者╱北美智权 李仪
2011/08/31

文章纲要

前言

P2P背后理念

专家与外行的对峙

民主的滥觞

两大民主悲剧

P2P专利申请与民主机制

维基政府

P2P创始人

开明政府倡议

Data.gov 开明政府与民众互动平台

英澳跟进

三国标竿

结语

前言

专利积案问题渐趋严重,不专属于某国单一难题,各国政府及民间,纷纷祭出各种解决方案,企图能有效又节省资源与人力,达到短期间清除积案的目的。P2P(Peer to Patent,公众专利审查)计划,就是诸多方案中,可使申请人在专利申请获得许可前,不用付费便可能遍及全世界大众,提供专利审查现有技术检索支持的信息分享方式,达到钱、时间、人力、资源等四省的效果。目前有P2P计划运作的地区与国家,计有美、澳、英、日、韩五国,台湾与大陆未被列在其中。

本文,就古今民主制度的滥觞、曾有的悲剧及与P2P专利申请的关系,以及现今新发展的信息分享等机制,介绍P2P的施行理念、可行性、机制,以及施行时所需的条件与配套支持。进而简介美、英、澳三国,接续提出的开明政府倡议(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理念,并设置信息平台(data.gov),使得一般民众得以公开、公平且容易地掌握信息,为公民参与公众决策,甚至是专利申请现有技术检索等事务,提供平等便利的环境。

P2P背后理念

《北美智权报》曾于第 6 期与第 14 期刊载 〈公众专利审查计划--Peer to Patent 执行架构分析与展望 〉 ,及〈USPTO公众专利审查计划试办期间延长一年〉。P2P计划背后支持的理念在于,若一项发明真的存在着现有技术,特别是非专利的现有技术,会有世上的某人知道这技术。这位博学的人可能是任何人,譬如同领域的对手、或是先前将发明成形的所有人、学生或老师等等。P2P鼓励知道这项技术的人,提供现有技术案例,并创建社群,集结世上任何对发现现有技术有兴趣的人。

有P2P施行之前,以美国为例,专利审查人员,对于现有技术检索负有独一责任。检索时间相当有限,限缩在数小时之内,审查人员单打独斗又时间急迫,可能常有挂一漏万的情况,这般窘境应该不难想见。P2P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能明显地扩大现有技术检索,以改进专利过程,不受到几小时内便须要完成检索的时间限制。也避免,只因为少数专利审查人员负责检索,而使得现有技术检索范围窄小与内容贫弱。

专家与外行的对峙

爱尔兰剧作家暨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乔治·伯纳·萧(George Bernard Shaw)曾有句名言:「所有专业都密谋反对外行」(All professions are conspiracies against the laity.)。这句话,刻骨描绘岀专家至上的意识形态。而这类思维,尤以民主政治体系运作为甚。

这种意识形态假定,一般平民百姓,只会根据个人价值表达意见,他们没有就政策事务作出依事实根据决策的能力。唯有专家菁英,方有资格及能力订定人类生活中,巨细靡遗的一切规则与标准。这类由菁英专家方能决断专业决策的论证,广泛出现在马克思韦伯(Max Weber)到华特利普曼(Walter Lippmann)所鼓吹的论点中。

民主的滥觞

公元前507年,由Cleisthenes所领导的希腊城邦雅典城,开始了第一个民主政治,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滥觞。英文民主政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意思是 "rule of the people"(人民统治)(Demokratia, Henry George Liddell, Robert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at Perseus)。希腊文δῆμος (dêmos)是 "人民" , 而κράτος (Kratos) 则是"权力",两字合在一起就成了δημοκρατία(dēmokratía),转成英文就是"democracy"。

雅典城民主被视为直接民主,有两大特色:第一:以抽签方式选定少数一般公民,任职于政府办公室以及法院(有些类似目前美国法院审案,以抽签选定陪审团名单);第二:所有合格公民参与决策投票的大会(Grinin L. E. Early State and Democraсy)。

所有公民有权在制定城市法律大会中发言及投票。但是雅典公民设限于男性,父母均必须都在雅典出生,并且排除女人、奴隶、外国人以及20岁以下的男性。约估当时的雅典住民有20~40万人,合格的公民大概介于3万到6万人之间。

在过去信息不发达时代,大众集体沟通时,若要能达成理性客观共识,每个公民各自的歧见、偏见、盲点在民主大会中,跟众多其它平权个体碰撞时,会产生多大的冲突与能量拉扯?应该不难想见其复杂及难度。

韦伯认为,现代政治复杂,需要抽离个人化以及严格客观的专家。也只有制度化与政府化的专业人士,才拥有专业能力、资源、纪律与时间,能够制定公共政策决定。公民参与难以组织与管理,更难以衡量。试想,一项政策由10位政府官员辩结达成共识,应当省时也简易可行,若由万人或千万人参与决策时,是否能同样顺利?任何人依常理判断,这类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两大民主悲剧

与中国圣哲孔子齐名的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之死(Trial of Socrates),就是由抽签选出的501位雅典代表(dikasts)决定的。当时,苏格拉底被控两条罪名,分别是腐化青年以及对众神不敬。而不敬罪又细分两项,一是未能承认雅典城认定的众神, 二者则是引进新神祇。这类由随机选出的众人代表,集体决定了某位圣哲与专家精英的生与死,或是现代人看来荒诞无稽的诸多误判,在遥远的雅典过去民主历史中,八成屡见不鲜。

连近代1919年建立的德国威玛共和民主政体,在纳粹政府以民主合法手段,于1933年3月以Gleichschaltung (coordination),也就是"making the same"(bringing into line,统一阵线)方式,将德国转变成强迫式紧密统合(forcible coordination,由德国史家Richard J. Evans所译)的集权体制。也就是指,政府有权立法违反宪法,宪法等于被废,德国威玛共和也因此寿终,开始了腥风血雨的希特勒第三帝国(Hitler's Third Reich)。

以上民主政体可能产生的荒唐与谬误,就曾吓坏了求学时期的笔者,相信也曾经吓坏古往今来,西方文史哲政治社会界的诸多思想家。难怪西方世界会在民主政体之下相对发展出应由菁英专家少数人方能主导专业决策的强劲思想风潮。

P2P专利申请与民主机制

前述苏格拉底之死以及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形成等公众决策结果,背后意识形态所牵涉的是当时公民们的共同价值观、宗教、与民族认同等,属于比较主观、精神层面、质性及个人的看法。当这些现在看来极偏与过激的个别公民的主观看法正好与其它公民普遍一致时,所产生的集体偏误导致历史上的民主悲剧是必然的。但是,若是将民主决策机制焦点放在生物、物理、化学、物质、研发、专利申请等较能客观、量化的科技议题时,民主机制是否就真地无法集思广益,集众人所长,以补个人之所缺吗?

维基政府

P2P开山掌门人诺维克教授(Dr. Beth Simone Noveck),在她的文章维基政府(Wiki-Government)中写道:「新技术可能正改变民主与专业知识间的关系在于,它制造出好的信息,使得更好的管理成真,也提供改进能力的机会。大规模知识分享计划,如维基百科在线百科全书,志愿性软件程序倡议等,如阿帕契网络服务器(the Apache Webserver,世上三分之二的网站靠这项服务器运转),显示了我们对21世纪专业知识的假设有多么不足。

一般民众,无论所属机构或是专业背景,若拥有认真、以事实为依据、专业以及科学的信息,就能增加决策能力。而这些信息,不再只为孤立官僚所专有。也因为握有促进合作的简单工具、以及劳力市场上知识工作者们高度动员,民众已准备好,也乐于跨越区域、领域与机构等界线,跟大家分享信息。」

她的这段描述,清楚勾勒出以新技术(尤其是网络软件及社群)问世,得以让世上众多人们分享信息,使得信息不再为少数人独占专有,人人因为信息公开分享而增进决策能力,也暗示每个人的社会立足点渐趋平等。信息获得容易与分享普及,促进了决策平民化,少数人或是利益团体,再难以所谓专家或者特殊身分,掌控公众事务,或是决定其它人的生死。P2P的利基(niche),应该就从这里开拔。

P2P创始人

若要探讨P2P公众审查的滥觞,就必定会提到诺维克教授(Dr. Beth Simone Noveck)。诺维克教授任职于纽约法学院信息法律与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Law and Policy at New York Law School)所长,斯坦福大学客座副教授。她在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志愿担任奥巴马改变团队(Obama-Biden Transition Team )科技、创新与政府改革等议题的顾问,并于奥巴马上任后头两年(2009-2011),担任美国首席副技术官,以及白宫开明政府倡议(White House 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 (@opengov))领导人。也是她主导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于2007年成立有史以来第一个公众专利审查计划,让公众参与专利审查,并启发了英、日等国也启动类似机制。

开明政府倡议

开明政府倡议(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始于2009年1月20日美国奥巴马总统任职白宫第一天,旨在创造史无前例开明程度的政府

这倡议所根据的理念是,政府应当是透明、具有参与性与偕同合作的。按美国法令,美国联邦政府所属机关单位所产出的数据与著作,属于公共领域,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不受限制。

Data.gov 开明政府与民众互动平台

奥巴马总统就任后,积极推动「开明政府倡议」 相关议题的各项作为。为倡导参与式民主,而使得开明政府与民众彼此得以公开且随时互动的网页data.gov ,便是达成这项倡议功能不可或缺的平台。联邦政府所属各机关部会单位,也正如火如荼地架设开明政府网页,并且呼吁大众提供点子与建议。

Data.gov平台存有美国联邦政府行政部门所产出,能信息再处理的各种具有高价值数据,开放给公众查询并方便使用。Data.gov如同政府各单位所产出数据的集散网站平台,还将与这些数据集有关的后设数据、以及处理数据时所需的工具软件等同时收录,便利众人自由下载使用。这平台的「资料政策声明」(Data Policy Statements)简明易懂,值得读者参阅。

英澳跟进

英国与澳洲政府接着也跟进。data.gov.uk在英国的Tim Berners-Lee 爵士以及 Nigel Shadbolt 教授的指导下成立,强调公开与再利用「公部门信息」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并与结合「语意网」 (Semantic Web) 信息技术(美国「语意网」也已上路)。

澳洲建置的data.australia.gov.au,明白指出欢迎大众使用网站所提供的新的数据集应用混搭(mashup),依此混搭出个人数据类别,混搭这部分美国也开始了

英国与澳洲两政府的网站平台分别提出的「使用条款与条件」  (Terms and Conditions)与「使用条款」(Terms of Use),显示出两国与美国不同处是,所提供的数据集并不属公共领域,而是以简明开放方式由政府授权供给大众使用。

三国标竿

而台湾与大陆现行的公众审查制度(台湾称「专利举发」,中国称「专利无效请求。)。 这种公众审查制度,重在事后也就是专利核准后的补救。P2P则是专利权核准前的动作。

由以上美、英、澳三国为标竿,便能了解到,若有其它政府如台湾或大陆,也想施行专利权核准前的公众审查制度,就是类似美国的P2P(peer to patent)制度,有几点可能必须仿效与着手施行,就是

1) 在台湾与大陆成立类似data.gov的平台:
需要考虑成立类似data.gov.tw 与 data.gov.cn的地区与国家网站,作为民众与政府间公开、且随时互动的信息网站平台。

2) 政府将平台数据授权供给大众使用:
即便这类平台所提供的某些数据集,并不属于公共领域,也必须以简明开放方式,由政府授权供给大众使用,才有可能让公民不受限制,而能自由使用政府各机关产出的可再利用的数据。

3) 平台同时收录资料集有关的后设数据、以及处理数据时所需的工具软件等:
与这些数据集有关的后设数据、以及处理数据时所需的工具软件等,必须同时收录,便利众人自由下载使用。如此,才有可能让公众专利审查制度推前到专利权核准前,让公众对某一件专利申请案,有机会与有平台提供现有技术(prior art)的检索。

结语

是否直接民主,根据古今历史为鉴,似乎并非是P2P能成功与否的重点。反而,有开明的政府以及如何能施行避免荒唐与谬误的民主,看似才是P2P可能有效推动的立足点。

期望藉由笔者简略介绍,能有助尚未发展P2P运作的地区与国家,点燃各自启动开明政府的火花。之后,也能因此建立类似如美、英、澳三国的政府与民众互动的平台(data.govdata.gov.ukdata.australia.gov.au)。

相信建立开明政府平台,不光能方便P2P机制运作,增进公众专利审查进度,应当也有助于一般民众,提升参与公众决策的能力与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