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工程专栏
 

Ultra Time Management

作者╱资深企业专利工程师 黄琴文
2011/11/30

作者简介
黄琴文

现职:
现任台湾地区某大电子公司资深专利工程师

学历:
美国Franklin Pierce Law Center知识产权硕士

小笔电已经是明日黄花,Ultrabook则是现在进行式,Ultra这个字,让因为苹果而灰头土脸的NB产业,燃起了一线生机。想要跻身Ultra专利工程师行列,迟早要具备ultra time management的能力。如果艰难的工作像一只只丑陋的青蛙,是不是该一开始就吃了它?又该如何吃它?这次ultra time management究竟能不能成功?就看你如何吃掉那只青蛙。


在平板电脑掀起阵阵涟漪之后,Ultrabook似乎成了NB产业的救命丹,特别的轻、无敌的薄、开机无与伦比的快、上网也不过是弹指间。

小笔电已经是明日黄花,Ultrabook则是现在进行式,Ultra这个字,让因为苹果而灰头土脸的NB产业,燃起了一线生机。

NB到底是不是夕阳产业?当业界谣传着HP打算拆售笔电部门之后,NB的市场信心指数瞬间惨跌,但随着HP又宣布停止出售笔电部门计划后,台湾的NB业者似乎又看见了曙光。

iMAC、iPad、iPhone,产品只要一挂上「i」就好像是票房保证,瞬间成了印钞机,消费者疯狂拥戴,竞争者则被远远的抛在脑后。冠上Ultra后的NB能不能挽回笔记型计算机的颓势?能不能如同冠上i系列的苹果产品一样大受欢迎?

想要跻身Ultra专利工程师行列,迟早要具备ultra time management的能力。

如果艰难的工作像一只只丑陋的青蛙,是不是该一开始就吃了它?又该如何吃它?在面对庞杂又烦琐的工作时,时间管理专家从不吝于提出许多解决方案,从跨部门合作中也很容易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答案。

以消费性电子产品为例,通常新产品生命周期只有3-6个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上市,RD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在还没开始着手一件工作之前,RD最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必然是due date?

事情有轻重缓急,眼前要完成的工作很多,due date各有不同,不重要的事情花了一百分的力气,处理的再完美,也不会因此提高重要性。同样的,不重要的事情花这么多力气,等于同时压缩了处理重要事情的时间。

专利的due date何其多?内部、事务所、官方各有due date,这么多due date攸关着专利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答辩due date各自环环相扣,依照官方due date以及处理难易度来管控才是王道。delay了一个,压缩了另一个,答辩质量很难不受到影响。

新案虽然没有官方due date,但不论是决定是否申请、何时提出申请,都会影响到案件的时效性。专利布局是一门艺术,但却不能像打造艺术品一样花长时间精雕细琢,构想再好、claim再完美,晚了一步还是遗憾。

面对专利这样繁杂、又得和RD、程序、事务所配合的工作来说,慢工出细活似乎很合理。但是,新申请案的时效问题、答辩的due date问题,根本不可能以慢工的方式来处理。

新案件无轮如何尽早提出申请是基本原则,至于答辩,就算每件案子的难易度再怎么不同,不管再怎么拖时间,也无法拖过案子答辩的官方due date。

新案可以粗分为RD访谈、前案检索、撰写会稿修改等等,每一件案子大抵都需要走过一遍类似的流程,每一个步骤能花多少时间该花多少时间虽然并没有既定的标准,但是每一个环节都花过多的时间,累积下来就是案件推迟。

慢工不一定出细活,「慢工」背后的意义可能是花了太多时间处理枝微末节,花了太多时间在不该浪费时间的事件上,最终更可能被质疑,动作这么慢完全是个人专业能力的问题。

新人因为专业能力不足,老板或许愿意多给新人一些犯错的机会,对新人处理的案件质量参差不齐的容忍度也较高,当新人案件有所延迟时,也愿意多给新人一些适应期。

一旦适应期已过,同时期的伙伴们都已经步入轨道,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会因此浮上台面。一个部门效率高,绝对不会是少数人的效率高,但是少数人效率不彰,有可能拖垮整个部门。

某些事务所在拜访新客户时,可能会强调其事务所旗下有众多撰稿能力优秀的专利工程师,但如果这间专利事务所的程序管控的乱七八糟,提供稿件的时间一再拖延,In house必定会因此质疑事务所的专业能力。

对事务所来说,案子写不好可以换人写,但是案子拖延所造成的后果有时无法弥补,延期不只是多付出服务费或是官方规费而已,更容易导致客户信任度大减,最终造成客源的流失。

当人力充足的时候,时间管理作不好,其实就是在浪费人力,更何况是人力资源不足的时候,分秒都很重要,多花一分钟做不该做的事也嫌浪费。

这次ultra time management究竟能不能成功?就看你如何吃掉那只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