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中國是台灣企業向外掙錢的大市場,是的,但過去如此,不等於未來也如此。
2010年以前,台灣還未和中國簽定ECFA貿易協定,其實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比重就已經快速成長,從2000年的2.5%,快速躍升到2010年的26%以上,這段時間除了新加坡和南韓出口比重稍微增加以外,中國占了台灣出口成長最大的空間,台灣出口到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大幅提升。
圖一:台灣主要出口國變化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圖二:2000~2013年中國全國進口總額
但到了2011年,出口到中國的比重卻呈現停滯成長的趨勢,同時期,中國的進口總額仍在提升,換句話說,和中國簽訂貿易協定以後,即使中國對全球進口仍在增加,但台灣出口到中國的比重反而沒有提升了,正面來看是台灣對中國出口依存度沒有再擴大,但從另一層面來看:
圖三:2000~2013年台灣出口總額變化
單位:新台幣兆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Joe/製表
台灣因為過去2000~2010年過度依賴中國的關係,如今對中國出口只要沒有大幅成長,那麼台灣出口產業就會受到影響,因為台灣過度投資中國,就像投資人押注在一檔股票的比例太高,只要那檔股票不漲,那麼投資人整體配置就難以賺到錢。
圖四:1991~2013年台灣和中國貿易變化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Joe/製表
台灣鎖國的時間點確實是2000年,但不是因為台灣不和外國貿易,而是台灣只集中和中國貿易,鎖在中國,如今台灣經濟成長有部分已經被中國牽制,即使台灣和中國貿易總額有成長,但台灣從中國所賺到的出超財,早已大不如前,因為當台灣企圖要賺中國貿易出超的同時,中國卻擴大進口商品到台灣。
圖五:2000~2013年台灣主要進口國變化
2000年以來,台灣從中國進口的比重,已經全面成長到300%,中國和日本成為台灣主要進口國,台灣對日本商品品質和日本商人的經商原則了解程度,Joe先略過描述,因為焦點是中國,透過貿易協定,台灣其實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賺取到大量的貿易出超,政府不能以為過去的經驗,可以直接重複使用,全球經濟正在改變,繼續和中國擴大貿易,對台灣並非有利,甚至還會造成台灣過度投資單一國家的風險。
投資中國和投資金融商品的概念類似,出國做生意不等於必然賺錢,如果高比例押注在一個商品項目上,一旦中國發生經濟危機,那麼台灣也會受到重傷害,世界很大,台灣確實不能鎖國,台灣不能只鎖在中國。
Joe過去幾年透過人口結構的概念,描繪中國未來可能碰到的經濟衰退風險,今年以來,中國已經屢次出現許多過去沒有爆發過的金融事件,未來如果爆發中國版的次級房貸,那麼台灣選擇在這時候擴大鎖在中國,無疑也會跟著重傷,投資不等於必獲利,但投資必有風險,並非不能投資中國,而是不適合過度投資單一國家,尤其是面對全球最多飛彈威脅的國家!
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 (http://joejoeyourmoney.pixnet.net/blog)
作者: |
Joe(蔡佑駿) |
現任: |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
經歷: |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