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2學年度起,全國學生總人數正式跌破500萬大關,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全國學生人數少於50人的國小達到311所,十年來增加一倍之多。另一方面,大專院校卻一路成長到161所,過渡膨脹的結果,就在今年2月,屏東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因為招生不足,成為全國史上第一所退場的大學。就在上周,去年傳出財務困難的永達技術學院,經教育部核准停辦,成為國內第2所熄燈的大專校院。或許未來有一天,你我談起自己畢業的學校時,年輕一輩都沒聽過,因為這間學校可能因為撐不下去,而成為被人遺忘的「過去式」。 |
令人遺憾的是,從出生人口數據來預測,高鳳和永達絕對不會是僅有的兩家倒閉大學,而且大學倒閉潮,恐怕是現在才要開啟序幕。人口學專家薛承泰很早就預言,到了117年時大學生來源將銳減一半,到時恐怕有四成大學倒閉。這麼說並不是空穴來風,要預估每年大學生人數,只要回推18年前的出生率就可以探出端倪。
圖一、臺閩地區出生人數及出生率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87年虎年少子化衝擊 國小至大學無一倖免
台灣長期出生率不斷下降,這種情況到了生肖虎年的時候會特別明顯(請見圖一),民國87年正逢虎年,出生率從前一年的15.07%降到12.43%,出生人口一下少了5.4萬人,在「虎寶寶」效應發威下,時隔六年後,93年的小學入學人數首當其衝,接著99年換國中招生數遽減,102年輪到高中迎接這群「虎寶寶」時,共有12所公立高中職因招生不足,共減了22班,招生不足的學校,班級人數也從每班42人減為35人。
既然連公立高中職的招生情況都這麼慘澹,更別說私校的招生人數動輒減少三至四成,台北市還有多所私校招生慘到錄取人數只剩個位數!台北市教育局已經發出警訊,若公校不減招、私校沒有退場機制,到了106學年度,私立高中職恐怕就會面臨招不到學生的窘境。
你以為少子化對各級學校的全面襲擊只有如此嗎?更嚴重的還在後頭,因為87年(農曆虎年)之後,出生率持續大幅負成長,到99年虎年又創下出生率7.21%新低、新生兒僅16.7萬人,直到100年的龍年才趨於和緩。
117年大學新生只剩現今一半 學校恐將倒四成
不像國高中、國小已經面臨招生考驗,大專院校方面,會遞延到105年才開始爆發。根據教育部102年制訂的《人才培育白皮書》,105 年大學生源將驟減5.5萬人,占目前大一新生總招生名額29 萬的19%;又因為99 年出生人口降至16.7萬人,造成117 年之後,大學的總生源只剩102年的一半!
從數據上可預見,學校面臨的最嚴苛的衝擊時間點還沒到來,99年所創下的超低出生率,要到117年才會反映在大學招生上,這也是為什麼專家會大膽預估大學恐將倒四成!
表一、102學年~117學年大專院校一年級新生人數推估 |
學年度 |
大專院校學生人數 |
比102年減少學生人數 |
減幅 |
102年 |
271,108 |
|
|
105年 |
252,058 (推估) |
19,050 |
7.03% |
117年 |
156,408 (推估) |
114,700 |
42.31% |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
102學年大專校院招生近32.4萬人,但實際註冊的新生只有約25.9萬人,招生缺額約6.5萬人,平均新生註冊率為79.8%(詳見圖二)。為因應學齡人口減少帶來的衝擊,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已逐年管控縮減,但招生的缺額仍舊居高不下。原本規定最近三年的新生註冊率未達七成,就要減招一至三成,教育部現正規劃縮短為最近兩年招生未達七成就核減名額,以避免招生缺額情形持續惡化。
圖二、93學年~102學年大專院校新生註冊率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招生名額一減再減!新設立私校受衝擊最嚴重
進一步來看,102學年161所大專校院中,有36所學校新生註冊率低於七成,除了一所為公立學校外,其餘均為私立學校;而新設立或改制的學校,整體招生的情形相較之下更不理想,因為近10年內新設立或改制的30所學校中,就有14所學校(46.7%)的新生註冊率未達七成門檻,名列教育部減招的「觀察名單」中。
有危機意識的不止私校,教育部今年首度開放大專校院申請主動調減招生名額,9月開始即將邁入的103學年度,共48所大專院校提出減招,包括成功、清華、交通等頂尖大學都提出,第一年推出的減招人數就直衝1萬650人。此外,教育部也逐年減少所有大學的招生名額,自100學年起,每班招生名額上限由60人減為58人,並逐年降到每班50名。
對於私校經營危機,教育部研擬「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訂出多項退場指標,包括學生總數不及3,000人、且連續兩年註冊率不到六成,加上評估學校財務狀況、教職員工薪資發放情形等,找出體質較差的私校。
面對少子化衝擊,受傷最慘重的勢必是私立大學,難道真要像前教育部部長黃榮村說所言,「把現在的大學關掉一半,高教問題就解決了大半」嗎?看看宣告倒閉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和永達技術學院,兩所學校都位在私校廣設的南部地區,偏遠地區的私立大學會先撐不住,眼看過幾年這股倒閉風即將一路向北吹過來。
學校倒閉潮絕不會是「狼來了」,因為鄰近我們的日本,已經先一步面臨因為廣設大學而招生不足的問題。日本18歲人口在1992年達到高峰的205萬人,2012年只剩下120萬人左右,但這20年間日本四年制大學數量由523所增至783所,而且新系所不斷增加,光是2012年就新增了236個學院系所。從2000年起,開始有大學停止招生,至今已有近10所四年制私立大學宣布倒閉,日本全國也有近半數私校招生不足。
回過頭看看台灣,造成少子化背後的原因,說穿了就是因為房價太貴、薪資成長又長期跟不上物價膨脹,許多民眾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再不然折衷的方法就是「生一個就好」,只要薪資和房價問題一天不解決,台灣低出生率所造成的種種社會問題恐怕短期也無解。
扭曲的教育經費政策 扼殺公私立大學正常發展
既然不能短期內解決房價高、薪資低的難題,要鼓勵民眾願意生小孩、養小孩,應該要從減輕家長負擔開始。台灣富蘭克林證券曾經估算,生下一名小孩後,從幼稚園一直讀到研究所畢業,光是教育基金父母至少就要準備500萬元才夠支付!在物價年年漲的情況下,這還只是保守估計而已。教育部每年捧著大把的鈔票補助國立大學,「重公輕私」的結果是什麼?不但眼睜睜看著私校加速凋零,又養出了一頭頭靠教育部經費豢養的國立大學肥羊。
歸根這一切的禍源,現行扭曲的教育經費分配難辭其咎!教育部將多數資源都集中在較少數的公立大學(可參考《北美智權報》文章:「教育部濫用教育經費 經營失敗後果由全民埋單?」),卻忽視就讀私立大學的學生,有非常多是來自經濟相對弱勢的家庭。為了供孩子念大學,家長必須扛起非常龐大的學費壓力,否則就是讓學生一畢業就要背負著沈重的就學貸款。如果能將教育的主導權重回到家長和學生手中,就能由真正由「使用者」來主宰教育經費的支出和分配。
美國早在1970年代為解決弱勢學生教育機會不公平的問題,開始採行教育券制度。「教育券」是指政府把原來直接投入公立學校的教育經費按照單位成本折算以後,以面額固定的憑證形式直接發放給家庭或學生,學生憑教育券可自由選擇政府所認可的學校,包括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就讀,不再受學區的限制。教育券可以沖抵全部或部分學費,學校憑收到的教育券到政府部門兌換教育經費,用於支付辦學經費。2012年時,美國已有32個教育券計畫在16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實施中,為超過21萬學生提供服務。(註1)
其實,在100學年8月「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起跑前,台灣也曾經實施過「幼兒教育券」,每學期發放補助券5,000元,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也縮短公私立幼稚園與托兒所的學費差距。由政府直接補助幼兒的教育經費,讓家長自由選擇學校,幼教券制度促使私立幼兒園在競爭下走向合法化,並提升幼兒教育的品質。
推動大學教育自主化!以發放教育券取代不公不義的高教補助
大學教育若採用教育券的好處是什麼?教育券能讓學生與家長主宰教育經費的支配,選擇學校的機會因而增加,來自低所得家庭的學生,也有能力就讀高品質的私校;而各大學為了吸引更多學生來就讀,在競爭壓力之下,無論是公立或私立大學,都必須提升教學品質與行政效率,私校也可透過優良辦學來獲得更多的經費來源,至少不會像現今政府左手管制私大鬆綁、右手以不公預算為少數國立大學護航,冷眼放任私校邁向自生自滅。因此教育券制度對學生或是學校來說,都是值得期盼的雙贏策略。
簡單試算一下,103年教育部用在補助公私立大學的預算經費共641億元,以102學年度大專院校學生共139.7萬人來計算,若將這些經費改以教育券方式發放給學生和家長,每名學生可以分配到約4.5萬元。由家長和學生自主決定這4.5萬元教育預算的使用去向。
表二、103年教育部補助國立與私立大學預算數 (單位:億元) |
教育部歲出總預算數 |
1,154.3 |
高等教育 |
817.9 |
國立大學校院教學與研究輔助 |
416.1 |
私立學校教學獎助 |
225.0 |
資料來源:教育部103年度歲出機關別預算表 |
當然,若要實施教育券制度,就必須有完整的配套措施,提供學生和家長足夠透明的資訊,了解各學校的教學計畫和辦學成效,讓持有教育券的學生與家長能夠做出最有利也最適當的決定。
至於大學的學費問題,從來就不應該是政府管制的重點(可參考《北美智權報》文章:「大學學費該不該漲?私立大學校長:為什麼政府老是要管我那麼多?」),教育部應該管的是教育的健全發展,價格應由市場控制。將教育經費回歸使用者需求,私校才會致力於教育內容的創新與課程多樣化,從市場競爭機制中尋找出自己的活路!
備註
- 引用自:《看雜誌》第120期:由美國「教育券」看台灣十二年國教。
|
Facebook |
|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