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群眾外包」(Crowd Sourcing)的時代。即使是一般大眾,也可能在非本身專業的領域上發揮意想不到的潛能,群眾外包像是一個人才搜尋器,透過「眾人包辦、包辦眾意」的模式,從意想不到的角落,吸引出才華洋溢的人才,讓素人也有改變商業模式的機會。
這是一個眾志成城,團結力量大的時代。當越來越多人面臨擁有更多知識、更多空閒、更多可以支配的資源,卻無處可以發揮的窘境時,多數人是願意付出的。這類的付出,可能是勞力,也可能是經驗及腦力,甚至是設備及財力,而且潛力雄厚,個個躍躍欲試。看看下面的例子。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在尋找外太空生命的計畫中,需要龐大的電腦運算,分析無線電望遠鏡蒐集到的資料。1997年,參與計畫的科學家提出一項嶄新的解決方案-請志願者捐出電腦時間,共襄盛舉。目標是找到十萬個志願者,後來卻發現,這個目標太低了。
這個方案的參加方法是下載一個螢幕保護程式,當志願者不使用電腦時,螢幕保護程式會開始動作,並讓電腦處理一小部分資料,處理完畢後,將結果傳回計畫的中央伺服器。這個方案於1999年推出,至2005年,有五百二十萬使用者下載這個保護程式,一共提供了約三百萬年的電腦運算時間,還上了金氏世界紀錄。當時誰會想到,超級電腦並不在實驗室裡,而是在你我身邊的電腦「閒置時間」裏。
不妨問問自己,想寫一本小說以饗同好嗎?願意設計個小玩意炫耀一下嗎?數十年的工作經驗分享給菜鳥如何?我的超強電腦主機只用來上網看報紙,真可惜!產品那麼爛,我早就知道該如何改良,快來問我啊……資訊傳播緩慢的時代,總認為「人微言輕」,以上那些可能只是「素人」們茶餘飯後的「妄想」。網路的發達,提供了管道,改變了這種狀態,一些「素人」成功的案例,鼓勵了更多的「素人」,成為一個正向循環的趨勢,正悄悄改變現今的商業模式。
「顧客永遠是對的,若有錯,請看前一句。」,這句話也間接點出了傳統的企業與顧客的關係-企業負責「改善」,而顧客負責「報怨」及「買單」。現在的情況是,如果顧客不再只是買單,還可以透過管道經營企業,甚至成為公司重要的策略伙伴,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豈不是美事一件。
請各位隨筆者看看Threadless(圖一)的故事。
圖一、素人也可設計T恤的Treadless公司
圖片來源:取自Treadless網站
Treadless:自己的設計自己做
Treadless 是一家銷售T恤的小公司,由Jack Nickell 與Jacob DeHart (雙傑)於2000年創立,他們是熱衷於次文化的成員,T恤則是將這類次文化想像化為視覺影像的畫布。「雙傑」認為,來辦個競賽選出最棒的設計是個不錯的主意。他們最後決定不找評審,基於「人人平等」的原則,應該由設計者自行選出優勝者。
2000年末,一家新的公司在理想主義以及暢飲啤酒下誕生了。他們推出「Treadless.com」,請各路人馬提交超酷的T恤設計,之後經由使用者投票,選出最好的設計,贏家獲得印有自己獲勝設計的T恤,而其他人則必須花錢購買。
各路人馬的設計,比起市售的品牌(像是GAP, Old Navy…)多樣化而不單調,也漸漸出現在熱門的電視節目中。這家公司的營業額成長快速,而且推出的設計,每每都銷售一空。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難想像,Treadless 每星期會接到上千件設計,再交到人數超過80萬的社群票選,公司負責將得票數領先群的設計中挑出精華,製作T恤。這種已經通過「市場調查」的產品,怎麼可能不賣個精光?
這種「眾人包辦,包辦眾意」的模式,稱為「群眾外包」(Crowd Sourcing),以上Treadless的方式,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由群眾參與設計的過程,形成一個完整的社群。提出設計的人,可能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統訓練,或者根本來自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竟也有晉身「流行」「時尚」設計師的機會。這些從沒想過可以設計東西的「素人」,藉此得到的實質報酬不高,但是熱忱及成就感無限。
iStock:業餘玩家也能變身攝影師
自認為有資格稱為專業攝影師的人不多,但是認為自己曾經拍過精彩照片的人可不少。這些精彩照片,如果有機會被人採用,放在報紙、雜誌或廣告當中,或許拍照的人可以從中收點酬勞,不過作品被肯定的那種成就感,比起微薄的酬勞更吸引人。
iStock(圖二)就是這種理念下的產物,它成立於西元2000年,是一個提供「業餘玩家」照片的平台,相對於傳統版權照片的提供者,iStock對客戶收取非常少的費用,而「業餘玩家」的攝影作品,大部分也進不了傳統版權照片提供者的大門。在這個平台上,其實只有大約4%的人認為「攝影師」是他們的正職。但是這些「業餘玩家」,前仆後繼,只因為熱誠及樂趣。
圖二、業餘玩家的照片平台iStock
圖片來源:http://www.istockphoto.com/
各位以為只有T恤、次文化、照片這類玩意才適用「群眾外包」嗎?看看以下InnoCentive的例子:
圖三、解決科技類難題的平台InnoCentive
圖片來源:http://www.innocentive.com/
InnoCentive:團結力量大 沒有解不開的科學難題
InnoCentive Inc. 創立於2001年,總部位於美國麻州,原先是一個由製藥商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資助的小公司,剛開始僅做為化學和生物領域解決問題的網路平台,客戶有杜邦、寶鹼等財星500等級的大公司。之後Spencer Trask及Rockefeller Foundation相繼投資,InnoCentive Inc.加入了非營利的項目,提出科技類的未解問題,以優渥的獎金為吸引,廣徵全球科學家共襄盛舉,一同來解決難題。獎金的金額由一萬至十萬美元不等,InnoCentive社群中超過30萬名成員都可以嘗試解題,爭取獎金。
Giorgia Sgargetta 是一位年近40的女士,住在義大利的一個小鎮,雖然是一位化學博士,但因為研究的工作不好找,所以在離家不遠的殺蟲劑廠負責品管工作,雖然是本行,但是刻板無趣。她喜歡面對挑戰,是這30萬名成員之一,經常利用晚上的閒暇時間,試著解開InnoCentive中的題目。四年之中,她成功解開了InnoCentive兩項挑戰,其中一項發明了一種染料,另一項是協助尋找一項生物標記,用於治療肌肉萎縮方面的疾病。有趣的是,Giorgia Sgargetta從未有過任何醫學方面的研究經驗。
在InnoCentive的這群「臨時工」之中,玩票性質的當然有,但有高學經歷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參加InnoCentive最大的誘因是「樂趣」。解題者並不知道誰委託他們做研究。除非解題方法得到認可,委託者也不知道是個家庭主婦還是大學教授在幫助他們。當然,解題者是不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一點都不重要了。事實上,非本業的專家,從完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反而時常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人不為己,天諸地滅」,從「群眾外包」看到的是,人類行為不見得總是著眼於金錢上的利益,人們貢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時,往往獲得不成比例的回報,或許從傳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實在不合邏輯,但是報酬不一定非用金錢來衡量。
「群眾外包」代表的是深深的承諾,不是「免費午餐」,「群眾」會敏銳地查覺到「被利用」,因此,群眾外包的公司如果因此把群眾當成「廉價勞工」,是注定會失敗的。
十大「群眾外包」準則
群眾外包雖然沒有規範,但還是有一些準則可以依循, 以下列出Jeff Howe所著「Crowd Sourcing,Why the power of crowd is driving the future of the business」一書中所提出的十大「群眾外包」準則,給各位參考:
選對外包模式 - 決定何種群眾
選對群眾 - 配合外包模式
提供正確誘因 - 因勢利導,提供合適的誘因
不要貿然資遣員工 - 不應該指望群眾替你做所有的事
沉默的大眾/仁慈的獨裁者 - 群眾還是需要適當的引導
社群永遠是對的 - 引導群眾,最後還是得跟著群眾走
保持簡單,化整為零 - 群眾不笨,但是很忙(想想你自己)
史特金定律 - 群眾所提供的90%是垃圾
剩下的10% - 要找出有用的10%
別問群眾為你做什麼,問你為群眾做什麼
筆者以為第1到第9項都沒有第10項重要。深深的承諾,自然會換回重重的回報,凡事皆是如此,不用再特別解釋了。
在「群眾外包」的世界裡,為「樂趣」而工作,我們可能會比自己以為的更聰明、更有才華。「群眾外包」像是一個人才搜尋器,從意想不到的角落,吸引出才華洋溢的人才。「群眾外包」對現有的行業產生的影響是什麼?專業攝影師會不會因為iStock的「業餘玩家」而丟了飯碗?學校老師,會不會因為YouTube中的精彩教學而失去了學生?企業會不會刪減研發人員,因為它可以從InnoCentive中得到創意的解答?
筆者認為,借用一句電影「侏儸紀公園」的經典台詞:「生命會自尋出路」 (Life will find its own way),不用擔心,「生意能自尋出路」。「群眾外包」 趨勢的出現,只會讓更多的蘇珊大嬸、畢卡索、賈伯斯,以不可預期的方式出現。
參考資料:
Crowd Sourcing,Why the power of crowd is driving the future of the business - Jeff Howe
作者:
林士強
現任:
北美智權 教育訓練處 資深研發創新顧問
經歷:
法商台灣康旭 研發工程處 專案經理
中科院飛彈製造中心 專案工程師
聖荷西州立大學機械研究所碩士
專長:
機械、供應鏈管理、專案管理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