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與經濟
再談學界與業界之鴻溝 南部生技中心的美麗與哀愁

張瑋容╱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3.07.16
         

政府對南部生技產業聚落賦予高度期待,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於 2008 年也正式進駐台南,卻面臨人才難尋、內部結構、資金不到位、觀念不易修正等問題,致使南部生技中心遲遲無法發揮產業合作與發展的功能,學界與業界之間仍存在難以跨越的鴻溝。南部具先天發展生技業的優勢,發展關鍵還是在於「人」…


充足的陽光、偌大的園區、乾淨明亮的大樓,是位於台南科學園區西拉雅大道的「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給人的好印象。「生技產業聚落」是南部科學園區的重要發展方向,為了提昇南台灣農業生技發展、並吸引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進駐台南,台南縣提供中研院進駐南科15年的租金,及總金額二億多的實驗溫室及研發大樓供中研院使用,對於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與地方農業及生技產業之合作賦予高度期待。而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在2011年8月25日於他個人臉書上以「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發揮了功能嗎?」為題,撰文表示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將來應專注在中草藥、健康食品及機能性食品之植物與生技的主題上,但該中心卻面臨幾項挑戰:

「一、中草藥、健康食品、機能性食品的研發團隊,完全沒有進駐南部生技中心,而這一些本來就是南部地區生技業者投資最多,也最期待中研院協助之處。
二、中研院內部陷入基礎研究及服務業者、協助業者的內部矛盾或學術研究分工之矛盾,而導致南部生技中心欠缺對生技業服務之任務單位。
三、原預定在四層樓成立育成中心之任務,也因內部行政程序問題,而導致有廠商意願進駐卻迄不能進駐。
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進駐南科,原來的宗旨就是要協助南部的農業及生技產業,如今卻有自我設限之憂,如何發揮其功能?應將上述挑戰先予以克服。」

人才難尋 為首要障礙

為持續關注南部生技產業的發展,北美智權報專訪了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主任詹明才博士(照片一),針對上述幾項挑戰,詹主任話語中諸多無奈,「問題不是不能解決,而是許多觀念都有待修正」。他首先提到人才難尋的問題。「其實首要問題是願意做這種產業橋樑的人才不好找,政府機關待遇都是固定的,學歷也是首先的考量,當然經歷有加分作用,可是如果沒有博士學位就很難進來中研院擔任研發人員。而且這個擔任溝通橋樑的人才,必須考量如何將中研院的技術推廣到產業,或產業界有何問題需要中研院解決,這種可以兼顧產業人脈和學界技術、又能接受固定薪資的研發人員,實在不是很好找。」學歷的囿限與要求、加上薪資難以到位,是無法召募到合適人才進駐南部生技中心的首要原因。


照片一、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主任詹明才博士   攝影:張瑋容

中研院內部結構問題 台北觀點不是唯一

先前中研院長翁啟惠曾表示,南部生技中心選定在台南縣的優勢,包括此地環境利於農作物生長、亞蔬中心及成功大學都位於附近,由台南縣府租地蓋溫室及生技大樓,中研院則負責出腦力及技術,只要決定好重點發展方向。但並不是蓋好大樓、產業就會自己發展,詹明才認為中研院的內部結構也是問題之一。「在南部成立生物技術中心,地方上當然希望學術界愈多人來愈好。比如南部生技中心很缺中草藥研發或中草藥諮詢的專家,但中研院這些專才不見得願意來南部,有些人會覺得如果真要諮詢或合作,不一定要駐點在當地,覺得可以用出差或當顧問,或者地方遇到問題再北上諮詢即可。但南部的業者當然希望可以隨時都找得到研發人員,有會議可以隨時邀請參加。」

人才不願意南下,造成內部結構失衡,詹明才認為不應只以台北觀點來看待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像我全家都移居台南,我們建議過政府好幾次,應該要鼓勵人才來南部發展,應該在招募人才時就說明直接駐點在台南院區,盡量不要以台北觀點來看台灣,畢竟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在台北解決。比如南部的生技公司都是中草藥方面的廠商,所以南部欠缺中草藥人才。也導致南部生技廠商會選擇做健康食品,因為健康食品的製作相對速成、也比較不需要技術的開發或諮詢,可是中研院的立場不在速成,而在於幫助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發團隊不願進駐,內部結構、及人員觀念都亟待修正,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要求授權或收益  廠商投入研發資金卻不多

開發產品需要資金,任何產業皆然。那麼資金從何而來呢?詹明才點出一個關鍵:「還有一個現象是台灣的生技公司資本額不夠大,願意投入研發的錢不像國外這麼多,但不管是中研院或其他學術單位,要能夠符合產業要求還有一段路,因為產品需要做放大或測試等,而這些問題不見得學術界可以獨力解決,非常需要產業界的資金一起合作研發。」然而,來洽詢的廠商也通常不願意投入資金做研發,卻常要求直接授權或買斷。詹明才依舊無奈表示,「當然也會有一些廠商來跟生技中心洽詢,但都會問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他們可以直接賣的?廠商一起投入研發的意願並不高。或者要求我們直接授權,有些業界朋友來這邊就常講,一些地方大學也都可以授權,為什麼中研院就不行?但其實去瞭解授權金額後就會發現,大學的授權金額都很不大,可能是五萬或十萬,數字也都聚焦在授權的案件量,而非授權金額。但是中研院不能這樣,中研院的授權案無法賤賣,那畢竟不是健康的市場法則。」

台灣企業不願投入研發,詹明才舉生技中心最近開發的迷你蘭花為例,「在先前電視新聞報導過後,業界朋友對迷你蘭花都很感興趣,可是大家都來問多少錢可以賣,而不是問可不可以合作、一起開發。業界希望能有現成的、可以馬上收益的產品可以賣,相對投入研發的時間和金錢太少,這是台灣企業很大的問題。」


照片二、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陽光充足,溫室中的蘭花生長良好   攝影:張瑋容

不只研發資金少,學界業界之間也存在這難以跨越的鴻溝。針對中草藥的研發,詹明才瞭解當初的期待,但依舊面臨了學界與業界之間的開發落差。「我們當時本來規劃要有中草藥的研發,因為中研院本來就是研究單位,所以會去探討選題機制、技轉等很根本又很重要的議題。但以西藥來說,我們希望是研發單一成份、單一解方,就可以變成一個新藥,進而申請專利。但中草藥很多是作複方,複方也不是不行,可是大部分廠商就變成去做健康食品,因為健康食品容易申請通過上市,而開發新藥必須經過臨床試驗還有大量研發金錢及時間的花費,這也是研究單位和業界之間很大的差異。」

不只業界不願投入研發,政府單位的資金來源也左支右絀,光是專利申請就遇到諸多難題,詹明才表示南部生技中心到現在仍沒有任何申請專利的成案,「原因在於中研院每個專利的維護費用太高,如果申請了專利但是沒人買,超過一定的年數就會將該案撤銷或賤賣,其實並不符合效益。中研院目前有30個所、6個籌備處,現在申請每一件專利時,內部審核會審慎評估市場性和未來性,如果市場不夠大,內部就要求該研發單位自己先墊錢申請,如果到時候專利有賣出,再把錢補給該研發單位。可能一次就要先墊60萬,問題是這樣的風險生意有哪個單位願意做呢?南部生技中心研發的迷你蘭花本來也想在國科會申請經費,但後來沒有審核通過,因為第一是市場不夠大,第二是專利保護也不夠。」詹明才說到以前政府希望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evelopment Center of Biotechnology, DCB)來作為產業發展的推手,當時希望可以發展農業技術,但DCB後來都在做醫藥,大家原本的期望還是落空了。

人才駐點南部  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駐點南部的好處在於可以直接幫助在地廠商解決問題,詹明才舉例說明南部生技中心也幫了一些廠商的忙,比如某家公司的材料是一個果實,果實成熟了才能萃取,該廠商的員工都是生醫背景,沒有農業背景的人來幫忙萃取果實。如果一季採收的量太多,就必須一口氣把所有果實都萃取出來,生產線會變成一直萃取東西,無法做其他事。但有時候產量少,萃的量又不夠。於是該廠商就來請生技中心幫忙解決,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以「後熟處理」幫他們解決問題,對廠商來說這可能是大事,但對生技中心來說是小忙。可是仍有些人會覺得這些小事何須中研院做,就好像殺雞焉用牛刀,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仍遭外界質疑其功能何在?好像研發的產品業界用不上,而業界要解決的問題,中研院又似乎無法解決。詹明才非常無奈的表示,這些問題一直重複著,關鍵點在於研發資金、內部結構、人才難尋等,很多事情不是不能解決,但是觀念問題就比較難修正。「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去解釋、去相互學習,南部生技中心的土地租金是台南縣府支付,因此我們以前也必須到市議會備詢,反而很多力氣都不是用在研發」。

駐點南部其實是解決問題的開始,詹明才以自己的經驗進一步說明,「我來南部五年了,我們現在的想法是利用南部好天氣的先天優勢來好好發展農業,目前聚焦在研發蘭花新品種。前幾天辦蘭花展,蘭花相關企業和文創產業也滿感興趣的詢問。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扎根,要把目標放長遠。」那麼生技中心所面臨的問題有無解方呢?詹明才思考後答,「其實有,但是需要時間。要先推一個成功的案例之後,建立起成功模式,就能逐步改善。很多人無可避免地以台北觀點來看待事情發展,像我本身背景是農業植物方面,但在台北受到天氣的影響,植物都長不好,可是來南部天天大太陽、植物都長得非常好。與其從南部拿樣品去台北開發,不如乾脆搬來長駐在此,台北觀點不能代表一切。」

南部生技聚落的發展,先天因素具備,但仍需面對「人」的因素,業界與學界之間的鴻溝,仍亟待溝通、克服及跨越。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