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資料,家用服務型機器人佔目前國內業者投入產出的最大宗。其中清潔機器人產品,國內至少已有松騰、微星、和碩聯合、東元電機、凌海(華碩子公司)、昆盈、萬潤、鴻奇等八家公司投入。另有台灣業者皇田與臻禾兩家投入割草機器人的研發。
娛樂類機器人方面,手機代工業者華寶通訊(現已併入仁寶),研發出具有互動能力的陪伴型機器人Robii,市場反應相當良好,可能推出後續產品。華寶通訊與祥儀也投入照顧用途的醫療機器人研發。此外,許多原本研發工業機器人的廠商,例如上銀、和椿、長毅等,也投入服務型機器人的研製。鴻海也以代工日本的仁型機器人「Pepper」,被肯定絕對擁有頂尖服務型機器人的製造實力。
除了直接研發機器人的廠商,因為智慧型服務機器人涵蓋了蓋電機、機械、資訊、通訊、電子、能源、材料及創意內容等產業,台灣在各領域都有眾多的廠商,只要能夠整合完善,台灣在這場服務型機器人革命中,已經佔有了不錯的攻擊發起線,但根據英國智慧財產局的研究,台灣廠商專利強度較為不足,則顯然是必須加以強化的重點。
服務型機器人生動切入生活 將成人類第三次工業革命
電影中舉凡有人工智慧,與人類互動頻繁的機器人,為「服務型機器人」(Service Robots),這型機器人的發展,過去遠遠落後工業用機器人,因牽涉到複雜的人工智慧與各種感測技術,但隨著科技進步,服務型機器人預計將會有爆發性的成長,甚至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要角。服務型機器人產業,台灣也有良好的切入機會,有望這波革命中,佔據不錯的攻擊發起線!
2020年的連續假期,「好不容易休假在家了!」A先生,30歲,單身上班族,雖然習慣了外食,但今天想享受一下家常美味!A先生的「室友」正好擅長烹調,「老王,幫我做一頓拿手料理吧!」,A先生呼喚室友…老王在幾秒內很快的回應:「今天附近超市進了一批烤鴨,限量的,你愛吃吧!?而您最看起來臉色不太好,上次測血壓,你跟我說了,也有點高,那配點附近大賣場剛進的生鮮蔬果應該不錯…所以菜單建議是這幾道…」A先生欣然同意,老王很快的採買好,並煮出一道道美味佳餚。
這天凌晨,A先生想吃點特別的宵夜,「老王弄的菜很健康,但人生總要享樂嘛!」獨自開車到了附近的燒烤店,雖然夜深了,店員「小張」還完全看不出疲累,熱情滿溢的招呼,上菜,直到A先生酒足飯飽…可惜單身吃飯越吃越寂寞,小張”似乎”看出了A先生的心思,附耳說了一些悄悄話…A先生突然從渾沌狀態清醒,笑笑的牽起了隔壁「女孩」的手,在女孩嬌媚的笑靨中,一起上車離開…
快餐廚師的工作,很可能被機器人取代。圖片來源:網路可公開使用圖片
服務型機器人替代「腦力工作」 成第三次工業革命要角
前述的故事看似稀鬆平常,但是故事中的「老王」、「小張」、「女孩」都是「機器人」,可能就讓很多人覺得「怎麼可能」,但故事中的各種能力,正是「服務型機器人」的目標:
1、機器人「老王」與超市、大賣場的物流系統連線,清楚即時的食品、生鮮到貨狀況;平常記錄A先生的飲食喜好,搭配上最新餐飲潮流、健康趨勢等雲端資訊,再透過與家庭健康設備連線,掌握A先生的長期身體狀況,能快速的從這些海量資料(big data)與深厚資料(thick data)分析出最適合的菜單。
2、服務業人力替代,例如前述故事中的24小時餐飲服務,服務人員只要按照點餐上菜的SOP流程即可,如果以真人服務,至少需要三批人力照三班輪,還需要排休假等狀況,如果營業規模擴大,人力需求也會持續擴增,但機器人「小張」則無此問題。「女孩」則代表機器人陪伴與安慰人類的能力,在人工智慧與擬真外型的加持下,更加進化,甚至已經能滿足成人的需求。
前述的服務型機器人,都有類似人類的外型,但故事中沒有描述的,未來世界有更多”不像人類”的服務機器人,在A先生的週遭,協助人類生活…例如外型像蛇一樣的機器人,能夠鑽入核電廠或類似的危險裝置內,進行檢查作業。在重要軍事據點巡邏的”戰士”,也是以履帶移動的武裝機器人。
利用像蛇一樣的裝置,機器人可以深入各種設備檢查,包涵核電廠。圖片來源:OC Robotics
武裝巡邏機器人,這也是服務型機器人…圖片來源:網路可公開使用圖片
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使用蒸汽機等設備,以機器代替手工,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利用電力、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汽車)、新通訊方式(電話、廣播和電視),開啟了20世紀的大量生產時代,如果檢視目前工業型機器人的範疇,仍是透過自動化與標準化實現人力替代與大量生產,嚴格上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範圍。
但是服務型機器人的興起,則推動了機器人對人的「腦力工作」的替代,可能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切入點。而且服務型機器人除了「和平的」的服務業工作,甚至連拿槍拿砲的軍事任務,都可以由機器人自動執行,不怕死傷的智慧型機器人可能取得戰場優勢,除了引發是否違背機器人三原則核心概念-不得傷害人類的討論,但正由於應用的多元性與明顯的效益,更讓服務型機器人的發展,被世界各國重視。
服務型機器人,具有人類外型與移動方式,更是研發的重點。圖片來源:網路可公開使用圖片
IFR:服務型機器人將在3年內呈現爆發性成長
服務型機器人的概念,相對於工業用機器人(Industrial Robots),其任務並非從事生產,而是能半自動或全自動作業,完成有益於人類的服務工作。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的分類,服務型機器人主要分為個人/家用機器人(Personal/Domestic Robots)和專業服務機器人(Professional Service Robots)兩大類,而兩大類中再細分為擅長各領域的機器人:
A、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家務、休閒娛樂、助殘輔助、住宅安全、警衛監視等。
B:專業服務機器人:野外探測、專業清潔/環保、醫療救護、物流運輸、檢查保養、建築、水下/特殊環境應用、安全救難、軍事等。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RF的研究報告,服務型機器人在全球的發展現況,比工業用機器人還充滿潛力,特別是前述A類的個人/家用機器人,更展現了驚人的成長率!IRF的報告指出,在2012年,全世界賣出了300萬台此類機器人,2011-2012的年成長率達20%,價值12億美元。同份報告中,工業用機器人銷售量下跌4%,甚至專業服務機器人也微跌2%的態勢下,更可以看出個人/家用機器人的逆勢成長相當厲害。
報告指出,目前個人/家用機器人最大宗的類型,還是掃地(吸塵)類的地板清潔機器人、除草機器人、娛樂與陪伴(包含玩具/休閒/教育用途)機器人。因此IFR評估,在2013-2016年,預計將有2200萬台個人/家用服務型機器人將被銷售與投入使用,其中1550萬台是家務用機器人,預計銷售金額達56億美元。另外預計將有9萬4800台,價值171億美元的專業服務型機器人將被銷售與投入使用。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RF的研究報告,預估2016年前,家用與娛樂型服務機器人將有爆發性成長。圖片來源:IRF
IRF預估到2016年前,將有近9萬5千台專業服務機器人被銷售與投入使用。圖片來源:IRF
與我國國情相若,同樣受到少子化與老年人口比例不斷增加的日本,近年來也大力發展服務型機器人。日本經濟產業省研究機構NEDO預估,在2025年服務型機器人的日本國內產量就將超過工業用機器人。
日本經濟產業省2010年預測日本機器人市場圖,圖示中:粉紅(服務用機器人)、黃(農林水產用機器人)、咖啡(機器人零組件)、紫(製造業用機器人)。資料來源:NEDO)
人工智慧結合結合雲端科技 機器人有了學習能力!
服務型機器人產業預計將開始有爆發性成長,有許多重要的推手,如各種感測技術以及半導體製程的進步,讓各種感測器尺吋微縮,單一機器人能夠搭載的數量大幅增加,整合各種資訊的運算速度也加快。機器人的視覺偵測、觸覺感測、聲音辨識、自動導航等技術都大幅強化。
更重要的是「雲端機器人」(Cloud Robots)的技術隨著各種無線網路的進步與普及,讓概念已能成真,並補足「人工智慧」發展的盲點,因為人類的智慧是靠經驗與學習累積,過去機器人並無這樣的機制,所以只能按照程式邏輯推演,雖然運算速度很快,但一旦遇到例外狀況,就無能為力。
例如曾經在世界西洋棋大賽擊敗人類的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憑藉的是每秒運算2億步棋的能力,能搜尋及評估對手下子完畢隨後的12步棋,而人類頂尖高手則只能評估到10步棋,還有緊張情緒、臨場反應狀況等干擾。但是,如果”突然”要深藍電腦下象棋,因為程式與資料庫未建置,深藍電腦亦無能為力。而且深藍電腦龐大的體積,也可能塞不進服務型機器人的機體內。
但利用雲端概念,機器人可以將大部分運算能力,以及龐大的各種資料庫,都交給雲端內擁有深藍這類超級電腦運算能力的機制處理,資料庫也能提供各種應用場域的資訊,雲端的資訊還能夠不斷的雙向更新,機器人還等於擁有了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因此,本地端的服務型機器人只需要有感測裝置、服務設備,簡單的運算裝置與聯網能力,就能夠因應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運用雲端資料與運算能力產生的人工智慧,更合宜的完成任務需求,還有節省成本與電力消耗等優點。
服務型機器人技術,資料來源:PMC
服務型機器人技術與專利
根據英國智慧財產權局公布的研究報告,過去10年(2004-2013)總共有近12萬項機器人與自動化的專利被公開,除2008-2010年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曾經大幅滑落,其餘年份成長率都不低。
機器人與自動化之世界專利統計
調查年份
2004-2013
專利數
119,644
最多申請者/國別
豐田(Toyota)/日本
資料來源:UKIPO (英國智慧財產局)
世界機器人專利(藍線)申請變化表,資料來源:UKIPO (英國智慧財產局)
專利優先權國,日本的比例達到31%,美國則是第二(19%),後續則是德國(17%)、中國(10%)、韓國(9%)、法國(3%)等,不過該研究指出,過去專利優先權國的研究,是發明人究竟在何處的良好指標,例如必須在住所地優先申請…但近年來因為稅制等考慮,發明人可能會有其他專利戰略考量,決定專利優先權國的申請。
該研究並提供各國機器人與自動化專利的相對強弱指數(Relative Strength Index,RSI),各國專利相對於平均(整體專利申請),日本、中國、德國、瑞典、韓國、以色列有顯著的正面強度,即這些國家的機器人與自動化專業專利申請趨勢與強度高於其他專利,列於負向的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義大利、台灣、瑞士則是相反。
各國機器人與自動化專利的相對強弱指數(Relative Strength Index,RSI)。資料來源:UKIPO (英國智慧財產局)
至於在英國本地的機器人與自動化專利申請,相對比較下,中國則在幾個年度呈現高成長,韓國亦然,基本上與前述的專利申請相對強弱指數的正向趨勢相同。
英國的機器人與自動化專利申請變化。資料來源:UKIPO (英國智慧財產局)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