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產業與經濟           
 
微軟專利授權大賺480億 比自家賣手機收入多五倍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誰說智財管理只會花企業的錢?微軟公司(Microsoft)靠軟體專利向Android 平台使用者收權利金,2013年淨收益就高達16 億美元,相當於480億台幣,比賣自家Windows Phone的收入高出五倍之多!台灣矽晶圓廠中美晶也是透過智財管理,把專利價值納入子公司中美藍晶與兆遠科技的合併費用,並將83項專利授權給兆遠,順利完成併購案。

如果懂得活化智財運用,對於企業來說,並不只是一項會花錢的事。因為智財資訊能夠為公司產品找到一條「安全的路」,不但能少走很多冤枉路,更有公司能靠智財資訊獲利。今年7月中經濟部工業局舉辦一場「智財資訊與價值創造研討會」,邀請企業來分享如何運用智財資訊,替公司創造價值。

圖一、「智財資訊與價值創造研討會」邀請資策會科法所詹婷怡所長、CPA Global韓國總監Steve Kim、台灣科技產業法務經理人協會阮啟殷理事長、以及中美矽晶何思樺主任(圖左起)共同分享產業界的智財管理經驗。

圖片來源: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提供

受邀進行專題實務演講的台灣神達電腦集團副總經理暨法務長阮啟殷開宗明義指出,從產業將本求利的觀點,最重要的是「錢花下去老闆會不會准?」無論是聘請外部專家或是購買管理工具,成本永遠都是企業的首要考量,錢花下去會不會產生效益,是老闆最關心的事。

阮啟殷首先以微軟公司(Microsoft)為例,Microsoft 多年來一直在發展WINDOW軟體平台,也開始進行軟體專利登記。在過程中微軟當然也遇到很多挑戰,尤其是軟體是否具備可專利性,是否能做專利登記。不過微軟當初也沒料想到,這些專利現在會被Android 系統大量運用,並為公司帶來極大的獲利。

由於Android系統底層運用到許多微軟持有的專利技術,市面上以Android為基礎的手機裝置,都有可能侵犯到微軟的專利,而成為微軟提告的對象。不過微軟並沒有向法院申請禁止使用,而是採取授權策略,反而為公司賺進更多錢。Android手機廠商需向微軟繳納一定的專利授權費,Android 平台已經成為微軟重要的營收來源,光是2013年從手機獲得的授權淨收益就高達16 億美元,收入超過自家Windows Phone產品的五倍之多!

對於微軟來說,培養專利就像是養兵千日、十年磨一劍,其實微軟並沒有告太多公司,都是直接談授權, 專利授權沒有額外成本、廠房、人力、售後服務的問題,因為專利的本質就是「權利」,端看企業怎麼運用這個權利去請求。

產業界又是如何看待專利呢?阮啟殷認為,專利就是「技術+創意+請求權」,專利的價值是跟著市場走,有市場的地方專利才有價值。由於專利是屬地主義,一個國家對於專利的法律保護強不強、執行力夠不夠,都是可以為專利加分的條件。

智財資訊是什麼? 專利資訊不等於智財資訊

老闆常會問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公司有技術,為什麼還會被告?」阮啟殷解釋,因為專利不等於技術,「技術」要再加上「權利」才等於「專利權」,若單只有技術,實際上沒有意義。很多人以為「智財資訊」指就是專利資訊,其實不然,智財資訊內容更加廣泛,至少包含七大項,詳如表一所列。

表一、智財資訊之種類

項目

內容

專利資訊

  • 智財資訊≠專利資訊但包含專利資訊
  • 發明人(公司)、專利、國別、態樣、有效期

技術資訊

  • 對專利技術形成之資訊
  • 來自論文、學報、期刊
  • Prior Art ,替代技術(迴避設計)

產業鏈資訊

  • 該專利技術在產業鏈上、下游的位置
  • 對產業鏈的影響

產品 / 服務應用資訊

  • 專利技術在市場被利用狀態

財務資訊

  • IP權利金

訴訟資訊

  • 訴訟主體 / 管轄 / 請求範圍、對象

市場資訊

  • 相關產品 / 服務銷售狀況
  • 他人專利佈局狀況

資料來源:2014/7/18「智財資訊與價值創造研討會」神達電腦簡報資料

智財資訊的價值可分為兩個面向,簡單地說就是「進可攻、退可守」。從消極面來看,若充分收集和運用智財資訊,能夠避免產品開發時間、人力及金錢的浪費;也能為產品尋找一個較為安全的市場,用來預防或處理智財爭議,並提早估算智慧財產的風險成本。公司產品進入一個新市場前,要先了解當地的專利和市場資訊,如果是專利障礙較高的地方,可能採取OEM/ODM模式;如果是沒有專利障礙的市場,可考慮做自有品牌。

最常見的狀況是,很多公司在沒有充分取得智財資訊並進行溝通的情況下,貿然就開模生產,之後才發現產品設計會遇到專利障礙,必須重新開模,幾千萬元的模具可能就這麼浪費了。更嚴重的是,有些公司等到產品上市才發覺有專利障礙,一旦侵犯到對手的專利,還有可能演變成專利訴訟。

如果事先有充分考慮智財資訊,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從智財資訊可以決定產品的規劃包裝,並且制訂適當的規格,有時候一項產品在某些地區可能侵權,其他地區因為專利不存在,就沒有侵權問題,因此針對美洲、歐洲等不同市場,也能採用差異化的銷售方式。

阮啟殷進一步解釋,做好專利資訊收集可以協助企業了解成本,先計算的好處是還能把相關成本轉嫁出去,你會知道這個產品出去會面對哪些專利?哪些權利金要付?如果是標準專利就跑不掉,一定要付權利金,但成本是可以先估算出來的,不會侵蝕企業期望的獲利,也能降低風險。

從智財資訊的積極價值來看,公司好不容易申請到一個專利,如果要主張公司的權利,可從產業的上下游關聯性,找尋適當侵權的對象。在考量主張權利對象的時候,要把對方的財力、應對能力、反擊力列入考慮;此外在不同的地方提起訴訟,也會牽涉到當地有哪些法律保護的工具可運用,畢竟每個國家法律保護的力道,以及損害賠償的金額都有所不同,像是美國有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可對涉及專利侵權的產品下達禁令,禁止進口到美國;歐洲則有邊境保護措施,海關有權扣押涉及侵權的進口產品;在大陸有「行政查處制度」,只要發現商標被侵害,可向工商行政部門提出舉報,短時間內就可獲得處置。

由於台灣廠商長期在國外參展,更要小心遇到專利權人在當地提出請求。神達電腦曾在GPS產品中加入 MP3的功能,沒想到在德國參展時,卻被非常有名的「非專利非實施實體」(NPE)SISIVEL公司請求侵犯其MP3專利,神達電腦事後檢討,GPS增加MP3功能不見得會增加賣點,反而會因為專利風險擴大打擊面,可見產品設計時,將智財資訊列入考慮的重要性。

機型檢視機制 協助企業管理智財資訊

公司若有心要經營智財資訊,可從建立內部智財資訊管理機制做起。阮啟殷建議,藉由「機型檢視機制」,透過外部專利檢索與內部資料庫檢索,可事先防範產品有侵權風險(請見圖二)。而在新產品制訂規格、選用零組件、研發階段到出貨前,都有不同的評估指標,公司應在每一階段逐一檢視,避免誤觸地雷(請見圖三)。

圖二、智財管理的機型檢視流程

資料來源:2014/7/18「智財資訊與價值創造研討會」神達電腦簡報資料

圖三、智財管理的機型檢視評估流程

資料來源:2014/7/18「智財資訊與價值創造研討會」神達電腦簡報資料

收集智財資訊 有助提高公司併購價值

矽晶圓廠中美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主任何思樺也以自家公司的併購案為例,在研討會中現身說法。中美晶的子公司中美藍晶深耕藍寶石專業技術,擁有許多圖案化藍寶石基板與長晶技術,當初在和藍寶石基板廠兆遠科技談合併時,就是透過專利鑑價完成專利技術價值評估報告,把專利價值納入雙方合併案的費用,並將高達83項專利授權給兆遠。兆遠2013年1月1日合併中美藍晶後,登上台灣藍寶石基板龍頭,而中美晶則成為兆遠第一大法人股東,充分利用智財的價值,讓此項併購案的買賣雙方都達到雙贏的結果。

中美晶連續四年獲得台灣智慧財產管理系統認證,對管理智財資訊有自己一套作法。為什麼要智財資訊很重要?何思樺指出,透過收集智財資訊,能夠提升專利獲證率,也能掌握競爭對手發展動向、研發能力、無形資產,並藉此評估公司正在發展的新技術、新產品是否有發展潛力,可作為制訂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的參考。因此,除了定期監控外,在專利申請前、新產品/技術開發前、合併/併購公司前,這些都是要特別留意收集智財資訊的重要時刻。

充分運用智財資訊  「智慧財產權」變成「智慧財產錢」

身為台灣科技產業法務經理人協會理事長,阮啟殷也提醒,智財資訊管理是經常性、持續性、長久性的,不能等到需要才要找。也許公司有90%的專利都沒有用,但沒有這90%不會有那具有價值的10%。另一方面,別忘記持續追蹤競爭對手的專利佈局,可以藉此觀察新技術、新發展,站在巨人肩膀才能看得更遠。只要能充分運用智財資訊,把智慧變成技術,再將技術保護成為權利,就能把「智慧財產權」,變成最受企業喜愛的「智慧財產錢」。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