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科技業正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上。前有技術領先的美國、日本,後有急速成長的中國,努力打拼的科技業下一步該何去何從?改變傳統思維,重新審視研發創新策略,恐怕是我們不得不走,而且得盡快趕上的一條路。
五月初時,北美智權舉辦的「從研發創新到專利佈局的致勝策略 」研討會,目的就是找到台灣廠商的新出路。會議一開場,北美智權總經理許鍾光就提醒,台灣科技業面臨的狀況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
深耕技術是台灣唯一的路
首先,科技變化更加迅速,影響所及不只是產品日新月異,甚至連生產流程都因此發生改變。以物聯網來說,在手持式裝置興起的同時,傳統的PC、NB甚至平板電腦銷售量都出現衰退,繼之而起的是智慧手環、智慧手錶等體積更小卻與人體更貼近的裝置。另外,由於晶片體積愈來愈小但效能愈來愈高,以及通訊技術的成熟,智能化生產以及人機共工的「工業4.0」也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正如許鍾光所提醒的,電影「變形金剛」裡的場景,很可能不久之後就會在真實世界上演。
圖1:北美智權總經理許鍾光先生
然而,在發展「工業4.0」的國家當中,跑得比台灣快的大有人在。受惠於頁岩氣革命而得以享受低廉能源成本的美國正是其中之一,其產品線中最高階的個人電腦主機Mac Pro,已經正式移回美國生產。此外,像是歐洲傳統工業大國德國以及鄰近的中國,也都在積極發展機器人、智能化生產設備,甚至連印度都喊出「Make in India」的口號。對台灣來說,這場科技業供應鏈關係的重組,將嚴重影響產業的競爭力和發展方向;畢竟台灣最擅長的就是少量多樣優質短交期的生產管理,但在「工業4.0」之後,上述的優勢不復存在,台灣廠商的新方向又會在哪裡?
審時度勢:用專利分析了解自己與競爭者的相對位置
面臨此一變局,唯一的出路就是持續在技術上精進,再到國際戰場上一搏。然而想要建立技術實力,需要更完整的研發戰略與市場目標;第一步,就是從專利分析開始。
許多台灣廠商都有一個相同的疑問:公司每年花那麼多錢申請跟維護專利,到底有什麼功用?北美智權教育訓練處副處長陳崇仁認為,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專利訴訟的攻防早已是國際大廠必備的商業策略之一,企業應該把專利工作提升到國防武器的層次,才能夠建立在國際市場上征戰的基礎。
圖2:北美智權教育訓練處副處長陳崇仁先生
因此,專利分析的第一項功能,就是協助業者了解自己與競爭者在技術能力上的相對位置。陳崇仁解釋,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統計,若能妥善運用專利資訊,可以縮短研發時程60%並減少研發經費40%。他並補充,從消極面來看,專利分析如果做得好,可以避免自己的產品侵犯他人專利,例如柯達(Kodak)就是未利用專利分析進行迴避設計以致於侵犯了拍立得(Polaroid)的相機專利,損失了將近30億美元;但另一方面,吉列(Gilette)卻透過專利分析,將刮鬍刀的核心技術申請了35項專利保護,成功阻斷了潛在的競爭者,成為全球刮鬍刀產業的龍頭。
表1:專利分析的內容及其應用方向
書目資料
管理面分析圖表
(管理階層,智權人員)
突破經營管理的新視野
技術文件
技術面分析圖表
(技術人員,智權人員)
洞悉產業技術全景
法律文件
專利範圍圖
(法務人員,智權人員)
剖析重點專利保護範圍
資料來源:講師提供
運籌帷幄:用全要件原則破解與反破解專利陷阱
了解自己與對手的相對位置後,下一步就是找到技術上的缺口一舉突破。北美智權資深創新研發顧問林士強提醒,專利是由請求項的技術特徵所組成,若要向競爭對手主張專利侵權,依據也必須是對方的產品侵犯了己方專利中的技術特徵。換句話說,專利必須要用來攻擊對方的產品,才能夠實際發揮功用。
圖3:北美智權資深創新研發顧問林士強先生
因此,在進行技術研發或專利申請時,就必須把將來可能使用的方向考慮進去。林士強表示,專利侵權的主張要能成立,前提是要符合「全要件原則」:己方的專利與對手的產品經過比對後,只要擁有完全相同的技術特徵,就能被認定侵權。舉例來說,一張椅子的專利可能具備了(A)椅背、(B)坐墊、(C)椅腳三項技術特徵,只要任何椅子也同時擁有這三種元素,不論是否有其他附加的特徵,就已經構成了專利侵權的要件。
圖4:專利如何保護你—攻擊!
資料來源:講師提供
根據此一原則,公司研發策略的終極目標,就是佔據對手無法逃離的技術領域,並且迴避對手已經重兵把守的範圍。以上述的椅子來說,一共有三項技術特徵包裹了這項專利,但若能使用兩項甚至一項技術特徵就包裹住,就會比三項更難被迴避。換句話說,技術特徵的數量愈少,則其專利的範圍也愈大;另一方面,若要躲開這項專利,最多只能使用到其中的兩項技術特徵(如A+B)來生產產品,或是用其他的技術特徵取代(如A+B+D);林士強警告,許多研發人員都有個迷思,就是只要在基礎專利上持續添加新技術,就可以達成技術迴避的目的,其實是不對的,因為不管附加了多少新技術,只要最基本的項目不變(A+B+C),依然符合專利侵權的全要件原則。
短兵相接:透過法律「不戰而屈人之兵」
整套研發戰略的最後一步,還是得在法律面主張自己的權益。在提告之前,許多企業都會選擇先寄發警告信告知對方;但警告信該怎麼運用才能奏效,或者自己收到警告信後該怎麼應對以保障權益,也是許多企業最困擾的問題。
圖5:北美智權專利法規研究組資深副理邱英武先生
北美智權專利法規研究組資深副理邱英武表示,警告信並非主張專利侵權的必要條件,而且智財權人在發出警告信函前,必須經過某些先行確認程序,才能被視為正當行為;倘若發函方式不當,被公平會認定違法,還可能被處以新台幣2500萬元至5000萬元的罰鍰。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依照權力範圍正確陳述競爭對手的侵害事實,都有可能被認定違法。
若己方收到被舉發專利侵權的警告信函第一時間也不必恐慌。邱英武建議,適當的回信內容是以緩和的文字敘述,要求對方提供更詳細的智財權資料,也應對日後的授權合作持開放態度。如此一來,可以拉長我方的應對時間,也可以觀察對方後續的動作來判斷其下一步動作。如果貿然否決對方所主張的專利權,雙方將毫無談判空間,只剩下曠日廢時的法院官司一途,對己方也不見得有利。
台商們,別再埋頭苦幹了!
談到努力和拚勁,台灣人的付出無庸置疑,但在環境大幅變動的時候,只有努力跟拚勁,並不能保證自己的出路。當我們需要的產品愈來愈人性化、而生產設備也愈來愈聰明時,若是真正投入研發和經營的人自己都還不懂得改變腦袋,等到某一天我們將會被這個世界所淘汰,屆時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PVIGO 專業職能數位課程上線! 研發人員專利致勝方程式~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