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未來,人類總是充滿想像,但若是要把想像變成真實,就得靠技術突破。舉例來說,讓全人類免於飢餓的威脅固然是值得讚許的夢想,但若不能在作物改良、食品保存與運送以及耕作灌溉技術上有所提升,這個夢想終究會流於空談。所以,推動進步的動力來自於技術創新,早已是人類社會公認的真理。不過,哪些領域的技術進展加速前進,又有哪些領域是停滯當中?帶動技術創新的國家,是否還是印象中的歐美大國呢?
今年六月時,湯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發布了一份全球創新報告(2015 State of Innovation),針對全球12項重點產業的技術研發狀況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雖然整體的技術進展在未來數年可能面臨停滯,但還是有表現亮眼的個別產業。而對台灣最大的啟示,就是我們以前總認為缺乏技術實力的中國,已經在許多產業中躋身世界一流了。
發現1:專利活動熱絡,但研發活動降溫
當某項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產生利用價值時,就要利用專利加以保護;因此,科學研究與專利活動之間,有相當強的連動關係。然而,根據湯姆森路透的統計,過去五年內全球的專利活動數量(包括專利申請、獲證、引證等)雖然年年成長,但科學研究論文的產出數量卻年年下滑。一般來說,純粹的基礎科學研究平均需要3至5年才能進入產業性強的專利領域,所以這幾年內的專利活動成長,很可能要歸因於五年前的科研成果。這也導出了一項令人擔心的推論:既然這幾年的科研活動出現衰退,則專利活動在未來是否也會隨之反轉?
表1:全球2009~2014專利活動與科研產出比較
發現2:生醫食品成長快 研發能量重新分配
細部去看每個產業內的專利活動變化,也能發現明顯的「此消彼長」。數量占比最大的前三名:資訊科技(30%)、電信(13%)以及汽車(12%)在2014年的專利活動成長率分別只有4%、6%以及1%,而台灣產業命脈之一的半導體,反倒還衰退了5%。相反地,食品菸酒以及醫藥領域,卻分別有21%以及12%的成長,相近的化妝品/健康以及生物科技,也分別有8%以及7% 的成長。雖然這些領域在整體專利活動的占比還不高,但也顯示全球主要的研發能量已經悄悄地往生醫領域轉移。只要這樣的趨勢不變,有朝一日取代整個ICT產業也不是不可能。
表2:2014年12項產業專利活動變化
發現3:別再說中國沒有研發能力了
整份報告最該讓台灣警惕的,就是中國在研發上的「火力展示」。在這份研究中,台灣能榜上有名的研發單位僅有台積電、交通大學(半導體)以及成功大學(家電)但中國卻是從航太軍事直到半導體電信幾乎都不缺席。換句話說,當台灣以深耕半導體產業自豪的同時,中國已經在許多台灣無法顧及的領域取得亞洲甚至世界級的領先地位了。除了台灣較熟悉的電信領域(華為、中興通訊)之外,中國在醫藥、食品菸酒、航太以及石化上,都有既深且廣的布局,而且成員包括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大學院校以及國家法人,整個技術研發體系已然完備,未來領先台灣的幅度只怕會越來越大。
表3:各領域內之中國重點研發單位
領域
重點研發單位
航太軍事(Aerospace & Defense)
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汽車(Automotive)
上海交通大學
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
中國科學院、江南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
化妝品/健康(Cosmetics/Well Being)
中國科學院
食品菸酒(Food, Tobacco & Beverage Fermentation)
國家菸草專賣局、江南大學、Harbin Shanbao Wine、Shenzhen Heyuan、Hunan Zhongyan
家電(Home Appliances)
美的集團、珠海格力電器、合肥華淩、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
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國家電網、華為
醫療設備(Medical Devices)
(無)
石化(Oil & Gas)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石油大學、西南石油大學
醫藥(Pharmaceuticals)
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南京大學、蘇州大學
半導體(Semiconductors)
京東方、中國科學院
電信(Telecommunications)
華為、中興通訊
世界的技術研發正在進行典範轉移。不管是技術來源國還是技術領域,即使變化還在進行當中,已經注定呈現與過去迥然不同的面貌。對所有台灣廠商來說,這次真的得繃緊神經了。
資料來源:2015 State of Innovation , Thomson Reuters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