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於2011年9月通過美國發明法(Leahy-Smith America Invents Act)後,大幅修改美國專利法的規定,於2012年開始陸續實施其各項條文。其中,對於美國專利申請核准領證後的爭議程序,做了修正。在美國發明法之前,被控侵權人有兩種方式可以挑戰美國專利的有效性:單方再審查(Ex Parte Reexamination)以及多方再審查(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程序;修法後,美國發明法新增了核准後復審 (Post-Grant Review,PGR) 及多方復審 (Inter Partes Review,IPR) 程序。其規定於美國發明法第6條,修改美國專利法第311至319條,放入多方復審程序;並修改第321至329條,放入核准後復審程序。核准後復審(PGR)及多方復審(IPR)程序於2012年9月16日起生效,原本之多方再審查程序於同日廢止,而原本的單方再審查程序則仍持續適用(註1)。
商業方法專利復審程序
除了上述的核准後復審程序外,美國發明法第18條,也增加了「涵蓋商業方法專利過渡期複審」(Transitional Program for Covered Business Method Patent Review;CBM)。基本上其也屬於核准後復審程序的一種,但只是一種過度性的程序,只實施8年。其主要是針對商業方法專利,由於其專利適格性的問題較容易引起爭議,故在基本的核准後復審程序外,另外增加這個涵蓋商業方法專利復審程序,希望在8年間,對於商業方法專利之爭議,有特殊的救濟管道。
於2013年5月29日,被告等人向審理專利侵權案的地區法院,根據美國發明法第18條(b)(1),認為已經提出「商業方法專利復審」,申請停止訴訟。2013年8月,地區法院對上述申請暫為作出裁定,但下達事證開示命令,並主持期程安排會議,決定2014年4月進行馬克曼聽證(請求項解釋),2014年11月挑選陪審團。2013年8月同時,原告VA公司對前述Salesforce所提出的復審,根據37 C.F.R. § 42.207(a),提出初步答辯(preliminary response)。2013年11月時,專利審理暨上訴委員會裁定受理Salesforce之復審,開啟CBM復審程序。其認為所有'413號專利的請求項均涉及「被涵蓋方法專利」,且系爭專利「較有可能」(more likely than not)不具有專利法第101條之專利適格性,或「較有可能」因美國專利號第5,761,674號專利(簡稱Ito專利)而欠缺新穎性。專利審理暨上訴委員會也下達了自己的庭期,排定2014年7月審理'413 號專利請求項的有效性(註4)。
2014年1月,地區法院裁定駁回被告等人所提出的停止專利訴訟的請求。被告等人立即對該裁定,向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提出抗告,並再次申請地區法院停止訴訟程序,等待抗告程序結束。後來,原告VA提出申請,主張若專利審理暨上訴委員會認定系爭專利無效,則將有條件更正(Motion to Amend)'413號專利請求項。2月,聯邦巡迴上訴法院裁定,停止地區法院的訴訟程序(註5)。
(A) 裁定停止與否,是否可簡化系爭爭議,並使審判更為有效(whether a stay, or the denial thereof, will simplify the issues in question and streamline the trial);
(B) 事證開示(discovery)程序是否結束,審判期程是否已定(whether discovery is complete and whether a trial date has been set);
(C) 裁定停止與否,是否會不當地傷害被聲請人,或對聲請人出現清楚的策略優勢(whether a stay, or the denial thereof, would unduly prejudice the nonmoving party or present a clear tactical advantage for the moving party);
(D) 裁定停止與否,是否會減少雙方及法院的訴訟負擔(whether a stay, or the denial thereof, will reduce the burden of litigation on the parties and on the court.)
美國發明法第18條(b)(2)規定,當提出復審之申請人要求地區法院停止訴訟,對於地區法院裁定,可向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提出抗告。且該條文清楚的規定,聯邦巡迴上訴法案審理此類抗告案時,應確保一致地適用既有的判決先例,並且可以自為重新審理(may be de novo)(註7)。
第三,聯邦巡迴上訴法院認為,地區法院在裁定是否停止訴訟時,不應該去檢視專利審理及上訴委員會受理復審程序的意見。畢竟,那只是一個上訴委員會決定是否受理的初步決定而已,所採取的標準為「較有可能」(more likely than not)標準(註10)。此一標準已經比過去的再審程序(reexamination)來得嚴格。過去的再審程序採取的受理標準,乃是否提出一專利有效性的實質新議題(a substantial new question of patentability)(註11)。而且,國會採取此新標準時,並沒有允許地區法院審理專利審理與上訴委員會是否受理復審案件的決定。若判斷是否停止訴訟時,去檢視專利審理與上訴委員會的決定,則會危害到停止訴訟制度的目的。實際上,對於核准後復審決定的救濟,國會已經很明確第規定於專利法第141條,規定其救濟途徑乃直接向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提出救濟(註12)。
由於地區法院判決,主要乃是去檢查專利審理與上訴委員會的意見,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指出,這方面的討論均不適當。而地區法院裁定意見中,排除了這方面的討論後,從相關文件證據中做判斷,聯邦上訴法院認為,應傾向於裁定停止訴訟程序。專利法第324條對核准後復審程序的要件,就是「至少有一個受挑戰的請求項,較有可能無效」(it is more likely than not that at least 1 of the claims challenged in the petition is unpatentable)(註13)。本案中,專利審理與上訴委員會很明確地表達,系爭專利所有的請求項,都較有可能無效。因此,商業方法專利復審程序的結果,即可能決定了地區法院專利侵權訴訟的結果。因此,此點應有利於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註14)。
VirtualAgility Inc. v. Salesforce.com, 759 F.3d 1307 (2014).
Id. at 1308-9.
Id. at 1309.
VirtualAgility Inc. v. Salesforce.com, Inc., 14-1232 (Fed. Cir. Feb. 12, 2014).
AIA § 18(b)(1).
AIA § 18(b)(2) (“(2) REVIEW.--A party may take an immediate interlocutory appeal from a district court's decision under paragraph (1). The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 shall review the district court's decision to ensure consistent application of established precedent, and such review may be de novo.”).
Id. at 1312-13.
Id. at 1313.
35 U.S.C. § 324(a) (2012).
35 U.S.C. § 303(a) (2012).
35 U.S.C. § 141(c).
35 U.S.C. § 324(a).
VirtualAgility Inc. v. Salesforce.com, 759 F.3d. at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