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縮寫為USB)是連接電腦系統與外部裝置的一種串列埠匯流排標準。它是一種輸入輸出的介面技術規範,被廣泛地應用於個人電腦和行動裝置等通訊產品,並擴充功能至攝影器材、數位電視(機上盒)、遊戲機等其它相關領域,當然也進入智慧手機這個領域。想當初剛問市時,統一各種裝置的接頭以及支援熱插拔的隨插即用特性,真的帶來很大的便利。USB是專門針對外接裝置所設計,應用多元而且廣泛。以外接介面而言,現在算是打敗了IEEE 1394和eSATA。
外接介面直接面對使用者,就是那一群知道的不多,要求卻不少的傢伙,更在意好不好看、耐不耐用、方不方便,以及便不便宜。至於機器裡頭是怎麼運作的,大部分人與筆者一樣毫無興趣,只要能夠「以不變應萬變」,舊有的設備,可以和新的產品相連就好了。USB Type A,B的介面(連接器)確實做到了這點,不論USB的世代如何交替(USB 1.0, USB 2.0, USB 3.0),使用者好像不會增加使用的麻煩。
只是USB Type A, B的連接器用在行動裝置上太大了,想要在市場上繼續維持影響力,當然要縮小體積,所以有Mini USB以及更小的Micro USB出現,繼續橫行市場,也讓我這種「歐吉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充電器接頭,能夠簡化成剩下Micro USB以及另一種蘋果的接頭而感到如此興奮。(圖一)
行動裝置上如果想用縮小版的 USB3.0 (Micro B)的效果其實不太理想,業界的說法是USB3.0 Micro B連接器,不夠強壯耐操(Robustness)。此外USB3.0 Micro B也達不到未來智慧手機的要求,有鑑於此,必需提升USB3.0的規格,而事關介面連接的連接器,也有重新設計的必要。這新的連接器,叫做USB Type C,這提升的規格,是USB3.1。USB Type C的長相雖然比Micro USB大,但比USB Type A小,裝在電腦或是行動裝置上,估計是可以被使用者接受的。
(一)對消費者而言,使用方便是USB Type C 接頭的賣點之一,因為它的插頭只要對準了插座,不管正面或是反面,都可以使用,不怕弄錯方向,這是以往的USB接頭做不到的。所用的方法並不稀奇,USB Type C採用以多勝少的方法,在連接器裡面多加了一組接點,不論正面或者反面,都有對應的接點,所以就達到了這個目的。
新的USB AV 3.1提供10Gbps頻寬,最高支援4096 x 2304 @ 30FPS的4K顯示畫面,同時USB AV也支援HDCP影像加密技術,並搭配更大的電力供應,較大尺寸的顯示器可望也能藉由USB AV 3.1來顯示4K解析度。另外,現有的裝置和顯示器可透過USB AV轉接器,以USB線來傳送影音。
對消費者來說,那一個小小的接頭,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得好好伺候著,不然弄壞了怎麼辦?接頭壞了,電腦或手機就無法再與其他裝置連結,等於失去了一大半的功能,特別是智慧型手機的USB接頭壞了就不能充電,因此,USB Type C設計成強壯耐操(Robustness),承受得起至少10000次的插拔。如果一天平均插拔5次,等於USB Type C接頭可以使用約五年半的時間,這已經超過智慧手機改朝換代的周期了。
USB 3.1的對手是誰?這通常不是消費者所關心的問題,但是未來當USB3.1漸漸普及,3C賣場的店員對你賣弄他專業知識的時候,總不能一臉茫然。
USB 3.1的對手之一,是由Intel所主導的Thunderbolt介面,它的頻寬比USB 3.0高,而且支援菊鏈式(Daisy-chain)串連應用,Thunderbolt 1.0傳輸頻寬就有10Gbps,Thunderbolt 2.0傳輸速率更達到了20Gbps,相信應該大部分讀者根本沒有看過Thunderbolt,目前比較常見的Thunderbolt裝置,除了Apple的電腦外,只有少數高階主機板、外接儲存和顯示器裝置有採用,相較於USB,能見度其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