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RD 專欄           
 
《穿戴式系列報導二》
淺談「穿戴式裝置」應用
林士強/北美智權 教育訓練處 資深研發創新顧問
2014.05.20

上一期北美智權報中,我們介紹過什麼是穿戴式裝置,在這期文章開始前,先來看看底下這張Kuso的圖片(圖一),道出了現今穿戴式裝置的應用。

圖一、全身穿戴式裝置示意體

圖片來源:www.recruitingblogs.com

想不到吧?這張圖片來自一個人才招募網站的專文,類似各位熟悉的「104人力銀行」。文章的內容是描述「穿戴式裝置」在「人力資源」領域的應用,例如:招募員工的時候,「Google Glass」可以詳實記錄應徵者的反應,供主管參考,同時節省應徵者及主管的時間;「穿戴式」健康追蹤器也可以監看從事高壓力工作的員工身體狀況,預防意外的發生等等。可見現在各研發創新公司,都在思考如何發揮穿戴式裝置的用途,並且不斷教育(或者說灌輸)普羅大眾,這種裝置的好處。

因此「穿戴式裝置」的應用洋洋灑灑,就讓我們從圖一那個模特兒左手的「Wristband / Bracelet」健康手環開始談起:

健康手環

Fitbit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的新公司,成立於2007年10月,它主要的產品就是「Wristband / Bracelet」,讓我們姑且稱它作「健康手環」吧!

Fitbit 的產品包括了「計步器」,紀錄步行數量等,「追蹤器」可追蹤使用者的生理、睡眠狀況等狀態,這項產品的科技感與設計感十足(圖二),仿彿「穿戴」上了它們,就可以從一介宅男,搖身一變成為「雅痞」一族。

圖二、「Wristband / Bracelet」

圖片來源:http://www.fitbit.com/product

至於其產品的資料傳輸方式,當然是無線的(Wireless),有些還具備「藍芽」(Bluetooth)功能,產品的型號和售價,因其功能而有所不同,它的健康手環價格定在介於US$60 – US$130之間,雖然不能算貴,但也不便宜,所以筆者認為離那價格「甜蜜點」還有距離,否則現在應該有更多人配戴它才是。而其他的品牌,例如Nike也推出類似的產品。這類產品的網站支援及手機App,自然一應俱全,不在話下。

健康手環在醫療上也可以擔任追蹤器的角色,根據「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報導,位於緬因州Rochester市的Mayo Clinic診所的研究實驗顯示,醫護人員可利用對於高齡心臟病患手術後步行的次數、時間及頻率監控的結果,來決定後續醫療的方向。顯示這類產品(Fitbit)的實測結果,足以擔當此等重任。

「Smart Watch」智慧手錶
圖三

圖片來源:http://www.dailytech.com
圖四

圖片來源:http://phandroid.com

在蘋果公司的「iWatch」只聞樓梯響許久,卻還不見其蹤影的情況下,「Smart Watch」智慧手錶這個領域便讓位於東北亞的大小S(Samsung和SONY)兩家公司搶占了版面。各位不妨先想想,你心目中理想的「Smart Watch」該具備哪些本領?不過,也不用太傷腦筋,因為已經有「好事」的購物專家替各位先想過了!筆者將其列在下面。

1. 功能多,最好集現有GPS、健康手環、身體監測、無線網路等功能於一身。
2. 可不能「有線充電」。
3. 最好可以利用使用者的動作充電(足踏,手甩…)。
4. 最好可以「身體」啟動(聲音,指紋…)。
5. 最好是人機介面,可蒐集人體的資訊。
6. 不必依靠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即具有其功能。
7. 最好是可程式的,如「Google Glass」一般。
8. 最好有多種輸入法。
9. 錶帶/環可視狀況鎖死,不能輕易取下。
10. 最好夠便宜。

看完這10條,我簡直懷疑自己會是戴(帶)了一個哈利波特的師傅在手上。不過,You Never Know,就像活在60、70年前的漫畫家們,也不一定能想到自己幻想出來的裝置,竟然有一天會成真。讓我們耐心的期待下去。

「大S」及「小S」兩家公司的「Smart Watch」勇氣可嘉,但是銷售的狀況其實距各自預期還有段距離,至於「蘋果」公司推出「iWatch」的時程一拖再拖,想必也要把「大S」及「小S」經歷的市場狀況納入考慮。無論如何,蘋果公司要記得手錶是要能換錶帶的,因為「不能換錶帶」,是Samsung 「Galaxy Gear」被顧客嫌棄排行榜名列第三名的原因。

「Smart Glass」智慧眼鏡

圖五、Google Glass

圖片來源:http://www.appguru.com.tw

Google公司則不玩智慧手錶,它開發智慧眼鏡(至少現在如此),「Google Glass」似乎成了智慧眼鏡的代表。雖然不是人人都認同「Google Glass」的創意,但在行銷上,能不斷被人提起,就是好事、是一個有希望的產品。「Google Glass」的超小體積,其實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但事實上,它還不夠小。想要達到更進一步縮小體積的目的,在技術上要更微型化,例如:更小的「MEMS」、更小的「鏡頭」,更有效率的電池…等。

「Google Glass」目前已在美國進一步擴大銷售對象,只要準備1,500美元,人人都可加入Explorer計畫。先前許多消費者試用後,也對「Google Glass」提出不少「回饋」:

1. 期待太高
2. 不易購買
3. App數量不足,及開發App的業者卻步(這目前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App不足、裝置不多,以致於使用者回饋不足,造成進一步開發App的業者減少)
4. 目前使用介面難以支援App的需求
5. 電池壽命太短
6. 照片操作流程很爛
7. Facebook 愛用者無法使用(「Google Glass」僅支援Google +)
8. 沒有情境過濾(例如:與美眉情話綿綿時,「Google Glass」送進不該送的Tweets)
9. 使用者害怕「更」投入網路世界

仔細看看這些「消費者回饋」,各位會發覺部分是不難改善的,例如:購買不易、操作流程爛、沒有情境過濾。另一部分是商場競爭的考量,例如:無法使用Facebook,其實只看Google是否願意拉下這張臉,從善如流。有些則是觀念問題,例如:使用者害怕「更」投入網路世界。但是戴個「Google Glass」可以直視前方,與現在滿街的「低頭族」對照,好像沒有什麼差別,其實就全看消費者的選擇了。倒是「電池壽命」這一項,是穿戴型裝置業界普遍的致命傷,所以Google公司得要對此大傷腦筋了

只有Google公司在「玩」眼鏡這個產品嗎?當然不是,行動通訊及消費電子業界的「大咖」們(例如:Sony與Apple)也都虎視耽耽,也做了專利佈局,準備下海或者已經下海,加入這場戰局。下面兩款智慧眼鏡,也已在日本上市。

NTT Docomo日前在日本先端科技綜合展(CEATEC JAPAN)展出一款名為「Intelligent Glass」的智慧眼鏡,讓使用者可以不用雙手就能操控影音,出國旅遊時,還能自動翻譯外語菜單、文件等。

圖六、NTT Docomo Intelligent Glass

圖片來源:(http://www.bnext.com.tw

圖七、Telepathy One,號稱比Google Glass更酷的智慧眼鏡

圖片來源:(http://www.techbang.com

「Medical」醫療保健

醫療業絕對是「穿戴式裝置」的重鎮,事實上「穿戴式裝置」已經在醫療體系(醫院)中默默提供它的服務,只是與一般消費者不是那麼親近,讓普羅大眾不太注意它的存在。

 圖八

根據市場規模調查顯示(圖八),醫療及保健的市場金額最高(2014年約達US$500M),而且成驚人的倍數成長(2018年將超過US$2000M)。這種倍數成長的動力,不只是來自於醫院之中,也來自於一般消費市場。特別是在已開發的國家,因為高齡化以及國民更重視本身的健康量測,所以「穿戴式」醫療保健量測產品,將極具市場潛力。

例如:圖九與圖十的「Smart socks」及「頭帶」監視使用者跑步的身體、腳部姿態及運動量。

圖九       
圖十
圖片來源:www.informationweek.com

之前敘述的「Fitbit」手環,若當成心臟病人手術後的行動追蹤器,也是一項很好的醫療量測應用,如圖十一就是一具身體姿態矯正器,用來矯正長期以固定姿勢工作的人(例如:OL)的身體姿勢。

圖十一、身體姿態矯正器

圖片來源:www.informationweek.com

圖十二與圖十三則是可用於醫療的矯正器,可以更精確的矯正人體的動作,可以使用於受傷後的復健的病人。

圖十二
圖十三
圖片來源:http://www.franklhammondiii.com

圖十四則是一具心臟監視器,可以儲存72小時的心臟資料,並可用「藍芽」與外界溝通。

圖十四、心臟監視器

圖片來源:http://mobihealthnews.com

「Military」軍用裝置

軍事用途是一個小眾、高利潤,注重實用而不重外觀的市場,早早已經是「穿戴式裝置」大展身手的地方,如圖十五所示,從佩戴頭盔式的抬頭顯示器與夜視裝置,都是為的是讓士兵能夠更輕鬆的與敵人作戰,到穿上稱作「BioHarness」和「MC10」作戰服及頭盔,則可以即時反應與調適戰場人員的生理狀態,或傳回總部。這一個市場也提供了一個產品研發及適應嚴酷環境的測試機會。外觀造型,輕巧舒適以及價格等,並不是軍用產品的優先考量。如何在戰場上保住性命與取得勝利,才是軍需品的王道。所以「穿戴式裝置」在軍用市場上,將以另外一種思考方式,來發揮它的功能。

圖十五、盔式的抬頭顯示器

圖片來源:http://mobileworldcapital.com

圖十六與圖十七是士兵助行支架,可以幫助士兵在戰場上輕鬆負重,達到「機器戰警」或「鋼彈戰士」的效果。如果應用到工業界,或者幫助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也是非常可行的。雖然應用的環境不再那麼嚴苛,但是它們幫助人類的目的,還是一樣能夠輕鬆達到。

圖十六 

圖片來源:http://www.kurzweilai.net 
圖十七 

圖片來源:http://www.pddnet.com

而圖十八則是一組整合式電腦通訊組,能夠幫助士兵在戰場上便利的溝通。胸前的平板式電腦,在危急的時候,或許還可以為士兵擋住致命的子彈。

圖十八、整合式電腦通訊組

圖片來源:http://thecoolgadgets.com

「Others」其他

圖十九與圖二十顯示如何製作聰明的衣服,將感測器與衣服布料整合,然後監測身體的數據,或使其自動調溫或發亮等等。

圖十九
圖二十
圖片來源:http://healthinformatics.wikispaces.com

圖二十一則是一個以藍芽為基礎的定位系統「9Solutions IPCS」,可以充當醫療機構中的緊急聯絡系統,當現場醫護人員無暇照護或病人需要立即幫助時,能夠迅速定位,並了解醫護人員急需哪類的救護設備需求。

圖二十一、定位系統「9Solutions IPCS」

圖片來源:www.techweb.com

「穿戴式裝置」的應用範圍頗為廣泛,當然不是這篇文章短短數千字就可以介紹完的。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淺顯的介紹,讓各位快速的了解「穿戴式裝置」的應用,下一次筆者將以專利的角度,介紹「穿戴式裝置」的相關專利,敬請期待。

 

 
作者: 林士強
現任: 北美智權 教育訓練處 資深研發創新顧問
經歷: 法商台灣康旭 研發工程處 專案經理
中科院飛彈製造中心 專案工程師
聖荷西州立大學機械研究所碩士
專長: 機械、供應鏈管理、專案管理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