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弭平大學中的學術研究與創新創業間的內部矛盾 》提到「筆者從投資者處聽到有關大學技術的最大抱怨之一是:通常比其他初創公司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進入市場,因此投資風險比較大,吸引力比較小。」究竟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創投公司究竟想要的是什麼?身為校園創業家要如何抓住投資人的心?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議題。
圖片來源: PxHere
校院新創與一般新創本質上相同,但細節上卻有許多差異的地方。最大的不同當然是主角,校院新創的主角不是學生就是學校老師(通常以大專院校為主),而一般新創則是學生老師以外的創業家所創立的公司。此外,一般新創從技術推廣到尋求資金,大多一手包辦;反觀校園新創在這方面都會有學校單位協助,由於各大專院校負責這方面的單位名稱並不統一,本文且統一稱之為「創新育成中心」;「創新育成中心」應該肩負起校園創業家與創投公司之間的仲介角色。
新創不是無中生有的,新創通常是建立在創新的技術或創意的想法上,而創立公司就是將創新技術或創意想法商品化的最普遍途徑之一。然而,並非所有來自大學的技術都適合創業,如果選擇不當,鎩羽而歸是可預見的。這時候,大學的另一個單位「技轉中心」便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大學的技轉中心理論上是對技術最了解的單位,其最重要的職責該是分析那些技術適合尋求創投資金,那些比較適合授權或轉讓。
一般而言,如果創新技術適用於眾多新市場中的系列商品,即適合創業投資;如果創新技術是簡單建立在現有產品、市場或客戶上,則比較適合授權或轉讓。另一方面,如果一些創新技術的創業成本高,而研發團隊資源不足,難以將其想法商品化,這時候將技術授權給一家成熟的企業可能是較恰當的決定。
什麼是創業投資?
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VC)簡稱創投,也有人譯為風險投資。一般創投是私募股權形式,由創投公司或基金提供給被認為具有高增長潛力或已經表現出高增長的早期新創公司 (股票尚未公開發行或上市櫃)。風險資本家投資通常是為了通過最終的「退出」行動 (出售股權) 來回收資金,例如公司在首次公開募股(IPO)中向公眾出售股票或進行併購。
創業投資公司是專業的投資公司,由一群具有科技及財務相關知識與經驗的人所組合而成的,經由直接投資新創公司股權的方式,提供資金給需要資金者(被投資公司)。創投公司的資金大多用於投資未上市企業創業,但並不以經營被投資公司為主要目的,僅是提供資金及專業上的知識與經驗,以協助被投資公司快速成長及獲取更大利潤,並達成股票公開發行上市為目的,所以是一追求巨大利潤的高風險高回報事業。
除了專業的創投公司,天使投資人(Angel investors)及種子基金公司 (Seed Financing Companies) 是新創業者另外兩種尋求創業基金的途徑。3者的特點分述如下:
● 天使投資人
天使投資人是尋求投資初創公司的富有的個人,在初創公司早期大概會投入100,000美元到
100 萬美元的資金,通常被視為初創公司找到創投資金前的過渡資金,天使投資人可以成為建立市場聯繫及尋找建議的重要來源,因為他們通常在商界擁有很廣的人脈,很多時候本身就是企業家。
相對於VC,天使投資人對被投資者的期望及要求都較低,然而,他們同樣關心退場機制,希望可以快速清算他們的投資並獲得可觀的回報。
● 種子基金公司
種子基金公司類似於天使投資人,他們投資的過程就像洽談生意一般。像天使投資人一樣,種子基金的投資通常較小,而且也是在公司生命週期的早期階段。此外,種子基金也在新創公司找到創投資金前起了橋樑的作用,種子基金公司通常會就如何將新創公司推銷給創投公司提供具體建議。
● 創投公司
創投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是用於發展新事業的私募股權,這些基金通常是由一個普通合夥人(a general partner) 和數個有限合夥人 (limited partner) 所擁有;由普通合夥人決定要在什麼地方投資,並對其有限合夥人負有信託義務。VC的基金是有固定生命週期的,而且通常會尋求高於市場標準的投資回報。
創業投資如何選擇投資標的?
這邊說的創業投資以高風險回報為目的的創投公司為主。創投公司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主要有三大標準,分別是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
首先,新創公司必須要擁有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的產品或服務理念。在這前提下,一般創投都希望投資於擁有專利或正在申請專利來保護其技術的初創公司;唯有技術受專利保護,新創公司才能有效阻止其他擁有較多資源的成熟公司與之競爭,或是竊取其潛在客戶。因此在許多新創公司的投審過程中,特別是在一些歐美頂尖大學的新創基地或加速器,對於新創項目技術一項的評鑑中,Patent retention的評分占很高的比重 。
其次,新創公司必須呈現出盈利能力,創投在投資之前,一般喜歡看到一家初創公司能持續實現損益平衡的現金流。當然,VC希望確保他們投資的公司能夠提供超高的投資回報率。
最後,創投基金也在尋找高增長的投資標的,可以讓其在2-5年內即可獲得高回報並退出投資。
退場策略
VC不同於種子基金和天使投資人,後二者也許還有一點扶植新創產業的心,而VC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最關心的是如何以及何時收到投資回報。因此在進行投資的那一刻開始,VC早就想好退場策略(即功成身退),目標是獲得最高的投資回報率和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達成並退出投資。
VC在退場策略(獲取高回報後功成身退)的部分,主要有4種途徑,分別是:產業合作(像是找企業投資)、授權協議(以賺取授權金的方式來確保新創公司有長期及穩定的收入)、併購 (如果新創被大企業併購,VC即可一次過獲取高額回報)、IPO(公開發行)。
小結:智財權保護對新創攸關重要
校園新創如果要能成功吸引潛在投資者的注意、及採取實際投資行動,必須充分了解這些創投公司所在意的事。
一般來說,投資者都在尋找能夠清晰展示快速商業化途徑的新創公司,並且希望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在這種考量下,他們會希望投資一家可持續發展且技術已完善被智財權保護的新創公司。
智權報同刊期文章《扶植新創 智財權先行:《新加坡IP策略2030》帶來的啟示 》指出,在扶植新創產業的行動中,新加坡智財局(IPOS)占有主導性的地位,由此可見IP對新創的重要性。因為IP,特別是專利,除了可以有效阻撓競爭者進入市場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企業FTO (Freedom to Operate)的程度。試想一家新創有很好的技術卻沒有做好專利保護,那技術一定會被對手竊取,甚至申請專利反制;如此脆弱又如可能獲得創投青睞?
一開始文章提到國內的校園新創吸引不了國外的創投公司,了解到風險投資在意的是什麼,就自然理解為什麼國內校園新創為什麼不具吸引力。國內的校園新創,大部分在擬計劃書時目標只是獲取一些政府相關單位提供的創業資金或補助,與國外頂尖大學的新創把目標訂在IPO或被併購是截然不同的。當然前者也無法滿足風險投資對「高風險、高回報、快速獲利」的期許。
此外,國外頂尖大學產學合作十分緊密,因此也很容易滿足創投公司的退場策略(像是產業合作、授權協議及被併購);反觀國內大學與產業的緊密度仍有待加強,創投公司如果投資校園新創,很難快速退場。
最後,在智財權保護的部分,國內校園新創也是相對的弱 (成大除外)。
綜以上種種所述,無怪國內校園新創吸引不到國外創投的目光。或許,對他們而言,校園創業只是一個Project,根本沒有想要吸引風險投資?
作者:
李淑蓮
現任:
北美智權報總編輯
學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主編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