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消費性電子產品設計走向短小、輕薄的發展趨勢,許多電器、電子產品及資訊產品的零組件愈來愈傾向微型化,另一方面也將零組件的外觀設計在台灣及他國申請設計專利予以保護,這類微型電子零組件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案量在幾個主要工業國也有日漸成長的趨勢。
美國專利局(USPTO)為促進專利局跨國合作,同時也為方便申請人掌控申請案審查節奏,2010年6月4日公告專利申請案審查新制提案。這項提案大致可分為三項子提案:(1)主張外國優先權的美國專利申請案新處理模式;(2)專利申請案改採三軌審查;(3)新增外國專利局補充檢索選項。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若公眾反應良好,提案內容有可能明年實施。
Recently released statistics by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EPO) confirm a trend that we have noticed over the past 10 years: Asian patentees, specifically Taiwanese and Chinese, are waking up and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 European market.
其實,不管是訴訟,還是復審,投資報酬率還是最重要的考量:公司應該評估這個專利值多少?可以產生多少潛在的利益?然後再決定投入多少金錢、精神與時間去保護這個專利。不過,有時候也要考慮現實上的限制,像專利蟑螂並未從事實際的生產運作,只能提出像專利無效的復審請求來捍衛自身權益。
在訴訟的時候,可能因為一個不必要的限制條件而讓被告不侵權,可能因為一個未經思考的贅字,讓原告扼腕。想想看,連狗狗雜支是否涉及國務機要費的小新聞都能夠展現不同的解讀方式,更何況是動輒上億的專利訴訟在作claim construction呢?同樣一個字對於兩造來說,當然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