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在日前表示,過去大學教育都在作研究,但聰明不見得能創新,讀書好也不見得聰明,教育改革應修正這個錯誤,學著激發學生創新。但問題是,台灣的大學教育與企業,對待這些研究人才的方式,真的能夠使這些學生願意往創新的路去走、甘願用心盡力的走在苦悶的研究道路上嗎?
根據去年中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台灣有七十萬人在大上海地區常住,如果包含大上海以外區域早已超過一百五十萬,而台灣的國安會更早就發現,台灣人才外流嚴重,中國甚至在十二五計畫中把對台灣科技人才招手當做重點工作,新加坡、南韓、香港也紛紛搶才,高達百萬計的台灣白領人才流落在外。
大學研究人才環境惡劣不如中國,人才被當當廉價勞工剝削
為什麼這些人才不回台灣?因為從大學教育開始,就決定了這些研究人才留不住的命運。先不談企業給人才的薪資追不上中韓新加坡等國給的水平,台灣連大學的教授、學術環境,都在壓榨這些研究人才,把研究生、博士生當廉價勞工使用,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為了教授的國科會計畫超時工作,研究生多數領取不到兩三千、博士生領取兩萬以下的廉價、連麥當勞員工都比不上的薪資,在超過勞基法規範的範圍下,以學術、學習的名義、進行著實質上的超時工作,究竟學到什麼、研發什麼、早已不是大學教育對這些人才的重點,這些人才能當做廉價的勞工提供教授驅使、奴役、為教授的計畫賺錢,成為這些人才的命運。
台灣的大學對研究人才的待遇有多離譜?在中國,交大、清大等名校給博士生的研究津貼,折合台幣約兩萬元上下,比一般勞工工資高兩倍,為的是讓這些高階研究人才可以專心的為了研發而無後顧之憂;而在台灣,同樣給博士生約台幣一萬多到兩萬的薪資,但相較物價與一般勞工薪資,台灣的博士生只是領取相當最低工資18,780的津貼而已,而且研究預算能砍就砍,完全看不出台灣大學教育對人才研究環境的重視在哪裡,又怎能期望這些研究人才交出翔實可用的研究成果、願意留在台灣?
公立大學績效極差,糟蹋政府預算與人才
由其是吸收了政府大筆的教育和研發經費 以及台灣最優秀的學生的公立大學,對學生的壓榨更嚴重。吸取了大筆預算與人才,但是卻無法產出對產業有價值的研發成果,甚至連讓學生就業也有困難,還要政府祭出22K及57K方案來協助就業;而學生在這些公立大學裡所受的生活教育和訓練甚至還比不上一些辦得有聲有色的私立大學。 如此績效不彰的 大學,為什麼政府只會撥大筆的經費來維持,而且從不思考改善之道?這些大學有產生出他們所應該產生的經營績效嗎?那些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每年執行的「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評量」、「校務評量」...都是球員兼裁判的例行公事,實際上的成果問業界最清楚。為什麼宣明智、王振堂都嘆找不到好人才?這些公立大學訓練出來的學生,是否符合業界的實際所需?還是只會寫論文,衝評比成績?
林百里說「要改革學校、改革教育部很難」,說得真好!熟知公立大學經營管理內幕的人都深知這些大學的管理體系像是個大笑話,隨便哪個有管理能力的民營企業老闆都會比這些大學的校長更有本事來經營這些大學,但是民間的管理人才在台灣這種封閉的公立大學體系中根本就進不去,公營大學體系早就成為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許多公立大學的教授們只會埋頭在自己熟知的領域寫論文,不敢跨領域談合作創新, 也 不願意面對產業的挑戰,去和熟知市場的產業合作,學習和研究一些對產業有用的技術。
公立大學與研究機構應推動民營化,強化績效與人才薪資
當然,公立大學也有好的教授、有理想的教授,但許多公立大學的教授們只會閉門造車,利用廉價的研究人力來大量製造不實用的垃圾論文,藉以提升自己在學術上的地位;這是不爭的事實,學生們也是敢怒不敢言。這些教授既研發不出產業所需的技術,在教學上也就訓練不出產業所需要的各種人才,更不要說教導什麼產業所需的研發創新能力。所以林百里說「要改革學校、改革教育部很難」!只要政府繼續把人民的血汗錢當成是免費的營養午餐,無條件的提供給公立大學,那些公立大學的教授們為什麼要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研發創新是多麼辛苦的事?和產業合作就會讓人看破手腳,知道這其中許多教授的技術能力和觀念有多麼落後,但卻能快樂地繼續在自己熟悉的學術領域製造垃圾論文!我們全國最有希望的年輕學子,就是託付在這一群快樂教授的手上!
今日的台灣,只要是政府經營的事業單位,經營績效向來都是最差勁最沒有競爭力的,台灣的公立大學和研究單位哪個不是如此?為了提升科技競爭力,多年來政府設立了多少個研究單位,結果哪一個到最後不都變成是公立的養老院?
解決這些公營事業單位的經營績效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推動民營化,讓這些毫無競爭能力的公營事業單位變成是獨立的財團法人或是公司,到市場中去和民營單位競爭,強化薪資結構,爭取人才,這些單位活不下來就解散,或是轉包給民營企業來經營管理,這樣子才能夠恢復他們的活力。問題是,馬政府有這個擔當和魄力嗎?
|
Facebook |
|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