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面板大廠Samsung和LG積極發展、大力推動、及成功商品化的情況下,曾經一度被日本及台灣廠商視為「票房毒藥」的OLED顯示技術又再次被投注關愛的眼神。雖然中間停頓了一段時間沒有持續研發,但日台廠商還是有一點底子,有希望以組隊合作方式慢慢拉近競賽的距離;反觀中國大陸顯示器廠商在2009年才正式開始投入OLED研發生產,在技術、專利、人才都幾乎掛零的情況下,只能在旁焦急觀戰。 |
|
韓國兩大面板廠LG(樂金)及Samsung(三星)兩大電視機及面板廠商都不約而同的在今年1月分於美國舉行的消費性電子展(CES)中展出55吋OLED電視,亦即目前全球最最大尺寸的OLED電視。LG及Samsung此一舉動除了是展示本身在這方面的技術及研發成果外,宣示意味相當濃厚 - 充分顯示了韓國業者對OLED應用市場的信心及對發展技術的決心。
因為看好次世代面版顯示技術OLED的商機及下游應用產品的市場,韓國兩大面板廠LG及Samsung最近幾年動作頻頻,積極拓展其OLED的事業版圖;投入大把大把的金錢在自行研發、搜購專利及興建生產線上,讓原本已經淡出、甚至是放棄OLED投資研發的台灣廠商又重新對OLED投入關注的眼神。然而,在台灣廠商於OLED的投資研發幾近停頓的幾年間,韓國面板廠商不止持續投資、研發及申請專利,甚至成功的將OLED面板應用在自家的電子產品上,也讓OLED成功的打開下游應用產品的市場,成為未來主流顯示技術之一。
Samsung最近這幾年問市的高階智慧型手機都採用自家生產的OLED面板,如果以Gartner發布的Q3 2011 智慧手機市場報告來算,Samsung穩居智慧手機最大製造商第一名席位,全球出貨量達到2,400萬,如此龐大的數量除了帶動了OLED產品的應用市場外,也為Samsung的面板部門挹注了可觀的營收。除了Samsung,LG在OLED的領域也是相當積極,但跟Samsung策略不同。LG是少數擁有IPS面板生產技術的廠商,而其自家高階的智慧型手機多搭載IPS面板;針對OLED產品,主要把重點放在大尺寸量產及產品壽命的延長。
相對於韓國廠商的長期投入及大量資金投資,台灣廠商雖然是全球第一家推出AMOLED面板,並成功應用在手機上的業者(註1)、也曾經於OLED出貨量之全球市佔率排名中高據第一(註2);然而,早期由於投入研發時間長、良率提升不易、加上TFT-LCD面板廠在2006年開始已陸續量產,OLED面板在手機面板市場面對TFT-LCD面板的競爭壓力很大,在OLED面板的量產規模與供應鏈都未達經濟規模的情況下,成本難以和TFT-LCD面板競爭,導致很多早期投入的台灣廠商不堪年年虧損,於2006年紛紛淡出,甚至退出OLED產業,可以說有不少前浪死在沙灘上。
然而,到了2009年左右,由於Samsung及LG在OLED技術研發、產能的擴充及相關專利佈局上積極動作,引起部分台灣面板廠商注意,重新投入研發及投資;友達、奇美都是很好的例子。像友達在2011年第4季法說會就明確指出,其OLED面板產品在2012年第2季就會量產,而且預期對公司今年的營收會有一定的貢獻;至於奇美OLED產品的出貨時程則是抓今年下半年。
中、台、日、韓OLED佈局面面觀 競合關係各方關注
表1是台日韓面板廠商在OLED產業的佈局整理,由於主要是針對面板產業作分析,故主力在OLED照明之廠商部分並未列入介紹。從資料顯示,在OLED面板的領域,韓國廠商Samsung及LG的發展最為積極,而且目標都是大小(尺寸)通吃。在下游產品出海口方面,Samsung的智慧型手機銷量是無庸置疑,LG雖然有一段距離,但要消化其小尺寸OLED也是毫無問題。另一方面,兩者在大尺寸的發展也不容忽視,因為Samsung及LG在薄型平面電視的部分已擠下Sony,全球出貨市占率已分占第1、2名;未來誰的大型OLED電視面板可以先商品化量產,對搶下大尺寸薄型平面電視的市占率有很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廠商除了在材料及技術授權上與日本廠商合作外,幾乎都是獨立發展其OLED產品,往後在產能不大的情況下,Samsung和LG也只能自給自足,無法對外供貨。
反觀日本及台灣廠商合作則較為密切,主要原因是兩個地區的OLED產業發展史很類似。日本原本有很多廠商像Sony、Sanyo、Hitachi、Sharp、Pioneer、Canon...等等都曾經投入OLED產品的研發及生產,但都因早期市場不如預期,不堪虧損而紛紛停產或是淡出,並沒有持續不斷投入技術研發。台灣情況與日本廠商相仿,但比較不一樣的是日本廠商在OLED材料及專利技術比台灣勝一籌,加上日商在下游部分有品牌消費性電子產品可以帶動OLED面板的出貨量,所以如果結合台灣廠商在生產製造及組裝的優勢,應可望先於小尺寸的OLED產品求突圍。至於大尺寸的部分,日台廠商目前在良率部分仍未能有效掌握,因此很難在短期內求突破。
至於中國大陸的部分,雖然於2009年才正式起步,比日、韓、台灣廠商都晚很多,但由於OLED是中國大陸政府高度關注的產業,因此國家大力扶植;像大陸第一家量OLED顯示器的彩虹(佛山)平板顯示有限公司,就是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擁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及具有系統和高效的研發管理和研發組織體系。不過,大陸目前在發展OLED產業上,有2個隱憂:首先是由於大陸面板廠商京東方及華星光電等8.5代LCD產線於去年10月才開始量產,所以大陸一線面板廠商在現階段都把重心放在巨額投資的8.5代線良率及產能優化上,以及早回收投資成本;第2個隱憂目前大陸廠商握在手上的OLED相關專利少之又少,很難與台日韓廠商抗衡。然而,話又說回來,正因為大陸面板廠商手上的OLED產業籌碼很少,加上一線大廠又忙於「照顧」8.5代LCD產線,故目前仍未與中台韓任一廠商合作發展OLED產業,只能一邊焦急,一邊觀望。
表1. 中、日、台、韓面板廠商OLED產業佈局 |
國家 |
廠商 |
OLED產業佈局動態 |
韓國 |
Samsung |
- Samsung SDI於2007年全球第1條量產手機用AMOLED的生產線正式運作。
- Samsung SDI與Samsung Electronics(三星電子)合資成立SMD(三星行動顯示器公司),著力生產中小尺寸顯示器,並以iAMOLED作為SMD的AMOLED顯示器宣傳標誌。
- 2011年下半年5.5代AMOLED A2廠正式量產。
- 預計於2012年於其AMOLED A2廠附近興建新的A3工廠,並啟動8.5代線試產作業。
- 2012年4月,顯示品部門拆組為新公司Samsung Display(三星顯示器),OLED為新公司往後一個業務發展重心。
|
LG Display |
- 於2008年成立AMOLED事業部,專責AMOLED產品事業發展。
- 2009年於美國成立子公司Global OLED Technology (GOT),以子公司GOT名義收購Kodak近800筆OLED專利。
- 2010年與日本OLED材料商出光興産結盟,進行交互授權,出光並取得LGD美國子公司GOT 32.73%的股權。
- 計劃加快大尺寸OLED投產時程,將韓國原有8.5代LCD產線改為生產OLED面板。
|
日本 |
Japan Display |
Japan Display於2011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是由INCJ(Innovation Network Corporation of Japan)主導,整合日本面板3大巨頭Toshiba(東芝)、Hitachi(日立)及Sony(索尼)所組成的全球最大小尺寸面板廠;INJI出資70%、Toshiba、Hitachi及Sony各占10%股份。Japan Display之業務重心為中小尺寸面板,雖市場憶測Japan Display的成立是針對OLED面板研發而來的,但Japan Display的新任社長Shuichi Otsuka在公司成立記者會中指出,Japan Display購買Panasonic(松下)位於日本千葉縣茂原市的6代線面板廠後,主要採用LTPS技術生產中小尺寸的手機面板,對於新工廠是否會投入研發及生產OLED產品, Shuichi Otsuka語帶保留的表示OLED面板的解析度、耗電及亮度等問題仍有待解決,新工廠於2013年之前不可能量產OLED面板。 |
Idemitsu Kosan |
(1)日本Idemitsu Kosan(出光興産株式会社)為2007年成立的OLED材料廠,提供高效能的OLED材料。該社於2010年與LG達成交互授權協議,並取得LG美國子公司GOT 32.73%股份。
(2)於2011年10月27日宣佈,已在韓國設立了OLED材料生產公司,意在應付OLED顯示器和照明產品等市場的成長,而強化其材料供應鏈。
(3)2012年與台灣友達光電締結OLED策略聯盟協議,內容涵蓋發展高效能OLED面板技術及相關專利的合作。 |
Sony |
(1)將重心放在電視市場而非行動通訊終端,於2007年發表全球首款11吋OLED電視後,又於2011年中發表17吋的BVM-E170,建議售價為131萬2千5百日幣,約台幣46萬;及跟24吋的BVM-E250 OLED電視,建議售價為241萬5千日幣,約台幣85萬元。
(2)2012年3月與台灣友達光電合作,於友達6代線廠共同開發AMOLED與IGZO用之高階電視面板。 |
台灣 |
友達光電 |
(1)2004年展出4吋 a-Si AMOLED面板。
(2)2006年時推出了第一塊商用AMOLED面板,並成功搭載當時BenQ-Siemens S88手機銷售。
(3)2007年及2008年淡出OLED產品研發,2008年底重新啟動AMOLED研發計劃,並於2010年收購日本Toshiba於新加坡的4.5代面板廠,作為OLED面板之生產線。
(4)調整位於台灣林口之3.5代LTPS面板產線,作為生產OLED面板之用。
(5)2012年2月2日宣佈與日本OLED產料廠Idemitsu Kosan
(出光興産)締結OLED的策略聯盟,以開發次世代的面板應用。策略聯盟範圍涵蓋發展高效能OLED面板技術及相關專利的合作。
(6)2012年2月8日於公司2011年第4季法說會中明確表示小尺寸OLED面板產品會於2012第2季量產,並預期會為公司營收帶來一定貢獻。
(7)2012年3月與日廠Sony合作,於友達6代線廠共同開發AMOLED與IGZO用之高階電視面板,除了技術之外,更為其OLED面板產品打開下游出海口。 |
奇美集團 |
(1)奇美、群創、統寶於2008年三合一之後,奇美一直是用統寶原有的LTPS生產線來投入AMOLED產品研發,其轉投資的奇晶光電於2010年3月宣佈,將擴建原有OLED產線。
(2)於FPD China 2011中國平面顯示器展中,展出了智慧手機和一般手機專用的3.2吋及3.5吋OLED面板。
(3)小尺寸產品預計最快2012年下半年量產。
(4)2012年3月奇美大股東鴻海入股日本面板廠Sharp,取得9.871%股份成為Sharp最大股東;除了取得Sharp的10代線面板廠的產能及技術外,Sharp過去在OLED領域也有不少技術成果及專利,對奇美於OLED的發展應有正向助力。 |
中國大陸 |
綜覽 |
(1)中國大陸政府高度關注OLED產業發展,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支援下,其OLED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8年10月,由北京清華大學組建的維信諾公司在昆山成功建成中國大陸第1條OLED大規模生產線,實現了小尺寸OLED顯示器的量產。
(2) 中國首條AMOLED試產線於2010年在昆山建成投產,截止到2010年底為止,中國大陸主要有昆山維信諾、汕尾信利、四川虹視、佛山彩虹等企業從事小尺寸OLED生產。
(3)上海天馬和佛山彩虹已著手建設4.5代AMOLED生產線,上海天馬於2010年01月啟動 AMOLED產品項目,目前尚未量產,佛山彩虹於2009年開始建設OLED產線,目前第一階段已量產;京東方及四川虹視等也在積極進行AMOLED專案研發工作。 |
|
彩虹(佛山)平板顯示有限公司 |
(1)佛山彩虹是由(彩虹集團公司和佛山市順德區誠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專業從事第3代顯示技術OLED研發和生產的高科技企業。
(2)2009年2月佛山彩虹在廣東省佛山成立,同年5月斥資5億人民幣興建PMOLED生産線。預計建成後可具備年產2,500萬片(以1英寸產品計)OLED顯示幕的生產規模。
(3) 2010年7月,與當地區政府簽約,佛山彩虹再投資94.6億人民幣興建2條4.5代AMOLED生産線,2010年10月首條AMOLED生產線開始動工,而這也是中國大陸首條AMOLED生産線。彩虹集團總經理邢道欽透露,該條AMOLED生産線於2012年初將有産出,預計有月加工3萬片730 x 920mm玻璃基板的能力。
(4)佛山彩虹的小尺寸PMOLED產品已開始量產,首批10多萬片產品已經全部銷售給廣東當地的手機製造商。 |
|
京東方 |
(1)2011年5月12日京東方公佈其AMOLED發展規劃,表示將積極佈局新型顯示技術。在「2011深圳光電顯示周暨深圳(國際)彩電節」期間,京東方展示了多款自主研發的TFT-LCD液晶顯示以及AMOLED產品,並公佈了未來在AMOLED新型顯示產業的發展規劃。
(2)目前京東方已經與電子科技大學在成都合作共建了OLED聯合實驗室,並已將成都的4.5代TFT-LCD生產線開始AM-OLED的產線改造,積極推進AMOLED高世代線的佈局。預計在2012年京東方就可以推出供手機等移動終端用的LTPS(低溫多晶矽)顯示面板;在未來的3到5年內,還將陸續推出IT和TV等資訊、視像終端用AM-OLED顯示面板。 |
資料來源:各廠商,北美智權
製表人:李淑蓮 |
表日期:2012年3月30日 |
|
表2是一些在OLED領域主要廠商的OLED專利統計(以面板廠商為主),雖然有一些廠商現在已淡出OLED產業,但由於其專利尚屬有效專利,故一併納入統計。在數量方面,韓國廠商累積專利數相當迅速,業界人士表示,目前有7、8成以上的OLED核心技術都在韓國人手中;至於日商則是OLED材料部分的專利較占上風。
至於從專利的技術分佈的情況來看,OLED涉及的技術領域非常多,包括化學、電學、物理、噴塗工藝等技術領域。其中占比較大宗的包括半導體裝置(H01L)、電熱以及部分電照明(H05B)、用靜態方法顯示可變資訊的指示裝置進行控制的裝置或電路(G09G)、染料、塗料、拋光劑、天然樹脂以及黏合劑之外的應用材料以及材料的應用(C09K)及有機化學領域的雜環化合物(C07C)的專利申請。
在OLED專利優先權國家/地區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韓國、歐洲、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以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為優先權國家的申請人主要包括北京清華大學、維信諾、鴻海精密、友達光電、信利和中星微電子等。
表2. OLED專利數統計 |
國家 |
公司名稱 |
美國專利數 |
總數 |
台灣專利數 |
總數 |
韓國 |
三星電子(Samsung) |
1,337 |
1,855 |
615 |
878 |
韓國 |
樂金電子/顯示器 (LG Electronics / Display) |
382 |
263 |
韓國 |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G美國子公司) |
136 (註1) |
|
台灣 |
友達光電 (AU Optronics) |
251 |
499 |
829 |
2,112 |
台灣 |
奇美電子/光電 |
37 |
294 |
台灣 |
奇晶光電 (Chi Mei EL) |
5 |
85 |
台灣 |
統寶光電 (TPO Displays) |
62 |
267 |
台灣 |
工研院 (ITRI) |
95 |
294 |
台灣 |
錸寶 (RitDisplay) |
29 |
203 |
台灣 |
勝華 (Wintek) |
16 |
90 |
台灣 |
勝園 (Windell) |
4 |
50 |
美國 |
柯達(Kodak) |
671 (註2) |
671 |
426 |
426 |
日本 |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 (SEL) |
619 |
1,166 |
192 |
658 |
日本 |
索尼 (Sony) |
117 |
121 |
日本 |
日立 (Hitachi) |
114 |
49 |
日本 |
精工愛普生 (Seiko Epson) |
160 |
205 |
日本 |
NEC |
15 |
0 |
日本 |
夏普 (Sharp) |
58 |
29 |
日本 |
佳能(Canon) |
48 |
11 |
日本 |
三洋(Sanyo) |
17 |
29 |
日本 |
先鋒(Pioneer) |
12 |
22 |
日本 |
富士軟片 (Fuji Photo Film) |
6 |
0 |
資料來源:USPTO, TIPO,日期:2012/03/27 |
製表:李淑蓮 |
註:表格中之美國專利數為公告之專利數,而台灣專利數則是含公開與公告之專利數量。
註1& 註2:USPTO “Assignments on the Web” 的搜尋結果顯示,柯達(Kodak)於2010年讓渡了792筆專利予Global OLED Technology (GOT為LG於2009年時在美國成立的子公司),在792筆專利中,有173筆為公開的專利,619筆為公告之專利;而表格中GOT有136筆專利,此136筆專利該為之前獲得柯達讓渡的173筆公開專利中的一部分。要注意的是,雖然柯達OLED相關專利已讓渡予GOT,但由於該批專利中有619筆公告時之Assignee為Kodak,故在統計時可將柯達的600多筆OLED美國專利,連同GOT的136筆專利都算到LG 頭上。 |
(註1):友達光電於2006年時推出了第一塊AMOLED面板,並成功搭載當時BenQ-Siemens S88手機銷售。
(註2):Display Search於2005年第1季統計顯示,台灣的錸寶科技及悠景科技分別以24.6%及16.5%之全球市占率,分居第1及第3位,第2位為韓國Samsung。
|
Facebook |
|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 |
|
|
|
|
|
|